印度制造想超越中國制造,可能嗎?
印度一度想借著某國對中國制造的打壓,成為世界新的制造工廠,從而一舉取代中國制造的江湖地位。不過,事實證明,僅僅有這種算盤還是很難成事的。印度制造并沒有成為新的一極。甚至從某些方面來看,還不如越南等東南亞廠商的制造能力。一場疫情更加凸顯了制造能力的高低不僅是看市場環(huán)境,產業(yè)工人能力和技藝,甚至還有很多需要不斷去完善的地方,這都不是印度想當然就可以趕上的,至于說超越更是難上加難?纯刺厮估谏虾5闹圃焖俣群湍芰,特斯拉一度時間被詬病不已,最大的問題就是產能達不到市場的需求,產品供應不上,在資本市場也屢屢被當作“做空”的對象。
后來,特斯拉的產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遠沒有滿足市場需求的供應,也只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量產開始,特斯拉在資本市場的股價和市值開始不斷飆升,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因為中國制造的能力和速度,讓特斯拉可以在“逆境”中得以脫穎而出。隨著產能的提升,開始不斷地在市場上“攻城拔寨”,并且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從而不斷地推高股價,特斯拉開始超越了一個又一個傳統(tǒng)的汽車“大鱷”,進而奠定了自己在新能源車市場的霸主地位。
印度覷覦制造業(yè)的“大蛋糕”,扔出66億美元的一顆“小炸彈”
印度政府無疑看到了制造業(yè)對市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場疫情的影響下,復工復產以及如何引領本土市場的復蘇,更需要制造力的力挺。我們看看國內推出的“新基建”工程,其實也是有力推動制造發(fā)展的一個新嘗試和新方向。5G的建設,就是高科技企業(yè)在新基建中的排頭兵。印度市場希望自己市場的制造力能夠得到提升,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跨國企業(yè)參與到其市場的“建設”中,而制造的提升無疑是最直接的一種“捷徑”。
于是,我們看到,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印度政府將提供價值約5000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的財政激勵和配套設施,以吸引全球智能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廠商到印度投資。據(jù)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稱,印度政府最初將瞄準五家全球供應商,并將財政激勵政策延長五年。對于生產電子元件、半導體和其他零部件的廠商,印度政府將提供25%的資本支出財政激勵。此外,印度還將為電子制造企業(yè)提供易用的配套設施。
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長表示,此舉有可能讓印度成為全球手機制造中心,并使手機成為印度最大的出口商品,同時還將創(chuàng)造約50萬個就業(yè)機會。印度希望借此將產品滲透到全球市場,并使印度成為電子制造業(yè)的領先者。據(jù)悉,印度希望能夠吸引蘋果和三星加大在印度的投資。
制造配套工程是印度市場的軟肋
之前,印度政府也推出了一些激勵政策,不過,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并沒有快馬加鞭地進行同步推進。而且,印度基礎設施落后,對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并不有利。此外,印度很多地區(qū)的交通不方便,運輸時間較長。這樣也就很難為制造業(yè)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印度產業(yè)工人的成熟度和技能也難以和中國產業(yè)工人相比。這樣也造成不少在印度建廠的企業(yè),需要提高企業(yè)管理成本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當然,印度工人的成本優(yōu)勢還是存在的,只是在成本和效率之間如何權衡出真正的性價比,才是企業(yè)最在意的,如果性價比不高,那么投資熱情也不會高。
印度一直希望蘋果公司能加大在印度的投資建廠力度,不過這場疫情讓蘋果更加依賴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產業(yè)能力才是最主要的,疫情讓蘋果公司遭遇了太多的困楚,而中國市場率先好轉,也成為蘋果公司的一棵“救命稻草”。蘋果公司今年3、4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而且富士康的產能也完全恢復,甚至富士康表示將能夠保障蘋果新版iPhone按期推出。這都是中國制造市場的貢獻。印度覷覦這個市場,談何容易?如今,蘋果公司在中國生產的市值高達兩千億美元,這么龐大的市場,蘋果公司也不想隨意遷徙的,事實又證明了中國市場對蘋果的貢獻力,更是讓蘋果公司不敢“輕舉妄動”。
有媒體報道稱,印度想靠廉價土地,吸引在華大企業(yè)將業(yè)務轉移至印度的想法不太可能實現(xiàn)。因為,想把生產線和供應鏈分離在短期內基本是很難實現(xiàn)的。當前中國所提供的綜合性基礎設施,例如大型港口,高速公路,以及高質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物流系統(tǒng)都是滿足國際貿易按時完成的關鍵性因素。而這些要素恰恰是印度的軟肋,基本不在一個競爭級別上。而且,印度市場并沒有和全球主要供應鏈很好地銜接起來,印度無法滿足他們既想供應當?shù)厥袌,還可以利用該國向世界出口的條件。而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在某一個區(qū)域內的制造力,最終都是要供應全球市場的。
印度市場的內需“容不下”蘋果公司產品?
眾所周知,中國手機廠商的產品在印度市場很受歡迎,甚至已經超越了三星常年在印度市場的領先地位。有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019年的出貨量達到1.58億部,同比增長7%,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同時,印度手機及零部件制造廠達到268家,其國內銷售的手機95%以上都是產自本國工廠。
最新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今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品牌出貨量前幾名分別是小米、vivo、三星,OPPO位居第五名。據(jù)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預估,到2025年,印度產的智能手機及元器件價值將達到10萬億盧比(約合133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有預測稱到2025年,中國的手機相關產品和服務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1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40億美元)。
而且,這場疫情對于印度市場的打擊也是巨大的。因為疫情,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銳減,同時手機工廠也遭遇招工難的困境。5月初,小米、vivo、OPPO、三星等企業(yè)陸續(xù)拿到了印度政府的復工許可,工廠逐步恢復運營,不過為了配合疫情防控,企業(yè)復工率大多在20%左右,產能最多恢復至33%。據(jù)悉,目前在印度設廠生產手機的中國企業(yè),80%物料依賴于中國國內。由于航空運力的大幅降低,對于手機制造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了。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印度的手機出貨量將減少近60%。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公司的iPhone系列產品在印度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并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印度用戶的消費習慣更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因此即使蘋果公司在印度建廠,生產的產品也是以中低端的產品為主,內部消化的能力有限,更多的產品需要對外出口,流入到全球市場,而印度本身的市場條件和物流等等配置難以滿足蘋果公司的需求,因此指望蘋果公司在印度加大建廠力度有點勉為其難了。
此外,我們看到富士康一度希望在美國、印度建廠,從而“從中國市場走出去”,但事實證明,在“走了一圈”之后,富士康還是選擇了回歸,也只有中國市場才能滿足富士康的需求。事實也證明,產業(yè)中心一旦建成之后,將會輻射相當長的時期,并不是想搬走就可以搬走的,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復制一個新的產業(yè)中心的。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7月8日立即報名>> 【在線會議】英飛凌新一代智能照明方案賦能綠色建筑與工業(yè)互聯(lián)
-
7月22-29日立即報名>> 【線下論壇】第三屆安富利汽車生態(tài)圈峰會
-
7.30-8.1火熱報名中>> 全數(shù)會2025(第六屆)機器人及智能工廠展
-
7月30-31日報名參會>>> 全數(shù)會2025中國激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峰會
-
即日-2025.8.1立即下載>> 《2024智能制造產業(y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fā)展藍皮書》
-
即日-8.30免費下載>>> 福祿克在線溫度監(jiān)測應用案例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