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是時候拋棄石油了,LY混動車與沼氣的完美結合(上篇)

2019-03-05 14:16
來源: lightyear

摘要:1:回顧電動車及增程車的發(fā)展歷史。(上篇內容)

2:回顧沼氣應用的發(fā)展歷史。(中篇內容)

3:沼氣與LY混動車的結合,使得沼氣將取代石油成為交通第一大能源。(下篇內容)

第一輛電動車于1881年制造出來,發(fā)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韋(也稱: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它是由直流電機驅動的。1776年,意大利科學家沃爾塔通過分析,測定沼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1781年,法國科學家穆拉發(fā)明人工沼氣發(fā)生器。之后,沼氣逐漸被人們所利用。

電動車和沼氣的結合原本可以在1881年到現在的任何一年內被人們發(fā)現,在1920年以前電動占據出行市場的絕對優(yōu)勢。如果在這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人們發(fā)現了電動車和沼氣結合、協(xié)同發(fā)展的方法。那么人類就不會進入化石能源時代。

下面我們看看電動車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

初期

圖 1 早年化學電能電動車

圖 2 第一臺鉛酸電池、可充電電動車

電動車的歷史比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要早。直流電機之父匈牙利的發(fā)明家、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Jedlik ?nyos最早于1828年在實驗室試驗了電磁轉動的行動裝置。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于1834年制造出第一輛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1837年,托馬斯因此獲得美國電機行業(yè)的第一個專利。在1832年至1838年之間,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發(fā)明了電驅動的馬車,這是一輛使用不能充電的初級電池驅動的車輛。1838年蘇格蘭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on發(fā)明了電驅動的火車。今天在路面上依然行駛的有軌電車是1840年在英國出現的專利。

電池電動車的歷史。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于1881年誕生,發(fā)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韋,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而在1873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fā)明的電動汽車,并沒有列入國際的確認范圍。后來就出現了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作為電力。

中期

1860——1920階段:隨著蓄電池技術的發(fā)展,電動車的運用在19世紀的下半葉在歐美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1859年法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fā)明家噶斯頓·Plante發(fā)明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

19世紀末期到1920,在早期的汽車消費市場上電動車比內燃機驅動車輛有著更多優(yōu)勢:無氣味、無震蕩、無噪音、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這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分天下汽車市場。

停滯期

1920 ——1990階段:隨著美國德州石油的開發(fā)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在1920年之后漸漸地失去了優(yōu)勢。汽車市場逐步給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所取代。只有在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使用鉛酸電池組,被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

電動車的發(fā)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隨著石油資源的滾滾流向市場,人們幾乎忘記還有電動車的存在。相對運用在電動車上的技術:電驅動、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等等也無法得到發(fā)展或運用。

最早的增程式汽車

手工藝鐵匠工人階層出身的費迪南德·保時捷,在創(chuàng)立保時捷汽車公司之前,他于1896年獲得了輪轂電機專利,隨后設計了四輪輪轂電機驅動的純電動汽車Lohner-Porsche,時速可達56km/h,打破了多項奧地利速度紀錄,震驚了1900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

量產的汽車性能在當時較突出,但存在續(xù)航里程較短,也就是今天說的里程焦慮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費迪南德·保時捷又加上了一臺內燃機,從而打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串聯式汽油機混合動力汽車,是最早的“增程式電動汽車”(Range Extender Electric Vehicle)。

圖 三 早期增程式混動車

同時,Lohner-Porsche有電機與內燃機兩個驅動源、有鉛酸電池與油箱兩個能量源,發(fā)動機只能用來發(fā)電、不能直接驅動車輪。

由上面歷史故事發(fā)現,電動車的相對優(yōu)勢缺失是人類進入石油時代的根本原因。而非電動車性能、電機電池電控技術落后。而消費者往往會在可選擇范圍里選擇最好。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就這樣被PK掉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