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中芯國際成為又一家被美國實施貿易限制的中國頂尖科技企業(yè)

2020-10-06 12:20
BT財經
關注

大舉囤貨求生

人們注意到,這次中芯是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關注的名單,并沒有被列入“實體名單”,這兩者是有區(qū)別的。

被列入“出口管制”,中芯的美國供應商在給供貨時,需依照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申請?zhí)厥庠S可證。如果中芯“軍涉”嫌疑被確認,軍控清單里的項目就需要特別許可證。雖然手續(xù)麻煩許多,但遠不及被列入“實體名單”嚴重,那種情況就很難獲得任何出口許可。

9月初,美國政府曾考慮是否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限制的“實體名單”,這個“黑名單”上已經有包括華為、中興、?低暤275家中企。盡管美國商務部目前還沒有正式公布制裁決定,但部分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宣稱已經收到管制出口的通知,實際上也顯示這項制裁案已在逐漸地進行中。

而中芯國際對美國的制裁并非沒有預案。

據知情人說,早在今年年初,產業(yè)界警覺到美國可能進一步限制華為的非美國供應商使用美國技術,中芯也非常高度戒備美國可能施加的制裁,并開始囤積生產設備和關鍵替換零件,以確保萬一受到限制措施時業(yè)務能繼續(xù)運作。中芯今年的資本支出也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從去年的31億美元大幅提高至67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中芯從美國、歐洲和日本供應商采購的產品數量已經超過今年的實際需求,包括蝕刻、光刻、晶圓清洗、測試等重要製程機器設備,以及超過一年份的損耗零件;中芯甚至正和其他中國晶片制造商合作,建立此類零件的共用儲備,并建立一個“中央倉庫”來儲存這些產品。

兩地股價價差仍將高位

中芯國際很早就在香港上市,但股價長期在每股10港元以下。隨著中美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中芯國際作為最先進的本土芯片代工企業(yè),在保障芯片供應安全方面被寄予了厚望,因此今年7月公司登陸A股科創(chuàng)板前,股價曾快速暴漲至最高44.8港元。

然而在那之后,隨著市場擔憂情緒在不斷上升,進入9月,資本市場對該公司的預期大幅降溫,H股股價較年內高點已經腰斬,A股則蒸發(fā)掉2000億元人民幣。

在美國禁令消息傳出后,9月28日中芯國際在滬、港兩地的股價都大幅下跌,其中在香港的股價一度下跌近8%,跌至5月29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科創(chuàng)板股價也一度下跌6.6%。

10月5日確認遭美國出口限制后,中芯國際港股已經跌至18港元以下,而科創(chuàng)板股價經過2個月調整后目前也降至50元人民幣左右,A股股價仍明顯高于港股,顯示估值偏高。


美國的出口限制實施后,肯定會損害中芯國際的技術和市場前景,如果美國最終把中芯國際列入“實體名單”,它追趕臺積電的難度將變得更大,股價波動將更加激烈。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半導體投資有過熱之嫌(還有種說法是未來5年整個產業(yè)的投資額近10萬億人民幣),而且包括中芯國際、長電、納思達在內的芯片制造、IC設計企業(yè)都獲得國家大基金的資金支持,因此短期內中芯國際的科創(chuàng)板股價未必繼續(xù)走低,這只股票港股A股之間的差價仍會很大。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