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facebook泄露超5千萬用戶信息,手握千萬用戶安防企業(yè)該如何用好數據

2018-03-20 15:16
來源: 億歐網

圖片來自“123rf.com.cn”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facebook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一家數據分析企業(yè)未經授權獲取了facebook多達5000萬用戶的信息,用于設計軟件,以預測并影響選民投票,這是facebook創(chuàng)建以來最大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之一。事件一出,多名facebook高管大舉拋售股份,用戶對facebook的信任也降到了冰點。

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幫助企業(yè)提升核心商業(yè)價值,用錯了則會導致信任危機,用戶大量流失。不是每個人都有社交媒體賬號,但幾乎每個人都對安防有需求,安防企業(yè)手中掌握的數據量不比社交媒體少,要如何用好數據這把利刃值得安防企業(yè)深思。

AI+安防”時代,用好數據才能搶占先機

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果將人工智能比作一個人,那么大數據就是它的糧食,只有豐富的數據能讓人工智能變得更加厲害,安防作為一個傳統(tǒng)行業(yè),在多年的發(fā)展中積累了大量以視頻、圖片為代表的非結構化數據,因此自然成為了人工智能落地最廣泛的領域之一。

“AI+安防”是大勢所趨,但并不代表每個安防企業(yè)都能搭上人工智能的順風車,只有用好了數據、挖掘出數據的價值的企業(yè)才能搶占先機。

安防的大數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消費領域,如家庭和社交媒體產生的數據;二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目前后者的應用是主流,對數據的要求也最大,因此企業(yè)首先要做好數據的融合與共享。雖然安防企業(yè)擁有的數據量非常大,但是可能存在儲存分散的問題,而在智慧城市等場景下,數據只有聚合在一個平臺下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用,因此企業(yè)可以發(fā)展云儲存系統(tǒng),將分散的數據合并,并且解決硬件設備故障情況下數據的正常儲存及恢復問題,為大數據分析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是要對有價值的數據進行挖掘。安防企業(yè)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雖然數據面達到了一定的廣度,但其深度仍有待開發(fā)。比如通過車牌識別,企業(yè)通過分析視頻獲取海量車牌信息,但車的型號、車主等隱藏在車牌背后的信息卻沒有被掌握,而這些信息是附加在車牌背后有價值的信息,企業(yè)可以通過相關數據進行進一步深挖、關聯,最終形成有效的檔案,利用這些檔案,可以實現對某些事件的預測預防,而企業(yè)也可以從中挖掘出新的業(yè)務。

第三是要善于發(fā)現和利用沉睡的數據。以視頻監(jiān)控為例,基于大量的圖像視頻數據,不少企業(yè)都有人臉識別的業(yè)務,但是卻很少有企業(yè)發(fā)現,現在不少視頻監(jiān)控設備在錄像的同時也會把聲音記錄下來,而這些聲音就是還未被大量挖掘和使用的數據,而從聲音中不僅能識別出語義,還能識別出人聲音的主人,圖像與聲音的結合能夠讓數據的利用更加徹底。

如何避免成為安防行業(yè)的facebook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數據能幫助安防企業(yè)在業(yè)務上更上一層樓,但如果沒有重視對數據安全的保護,那么“安防”的價值也不復存在。

警惕第三方開源軟件。今年海康威視發(fā)布的網絡安全白皮書中,就明確指出要警惕第三方開源軟件,這些開源軟件頻頻曝出高危漏洞,而這些漏洞往往成為行業(yè)或企業(yè)產品線“通殺”的漏洞。在facebook事件中,雖然facebook沒有直接出賣用戶信息,但第三方未經授權獲取用戶信息并加以利用,也使得用戶隱私遭泄露,讓facebook陷入輿論旋渦。同理,安防企業(yè)一方面要警惕第三方開源軟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要小心它們竊取用戶信息。

加密關鍵信息。針對個人消費領域,關鍵信息的加密尤其重要,特別是家庭場景下,數據的泄露直接會影響到人身安全,因此安防企業(yè)要加大對數據安全關鍵技術的研究,研發(fā)大數據流通中的隱私保護關鍵技術。此外,還要賦予用戶一定的自主決定權,讓個體決定其向外界公開的個人信息廣度和深度,用戶要求數據收集方刪除數據時,企業(yè)需要求用戶提供能夠識別個體信息的依據,避免數據被惡意刪除。

持續(xù)保障配置安全。物聯網時代下,企業(yè)所使用的均為網絡設備,而其安全問題大部分源于安全配置的缺乏,因此安防企業(yè)要加強對網絡設備的安全配置,嚴格控制遠程訪問權限,限制訪問路徑;配置日志審計和日志備份,實現有效審計和溯源;另外要定期檢查軟件版本,主動發(fā)現并及時修補漏洞。

數據是個好東西,誰先能掌握利用,誰就能把握發(fā)展先機,但在加以利用的同時,安防企業(yè)也要注重對數據的保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社交軟件泄露了用戶隱私,會讓用戶感到厭惡,而如果是經營安全防護的企業(yè)泄露了數據,從而導致用戶的安全受到威脅,將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用戶的負面情緒也不會僅限于“厭惡”了。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