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吸睛指數爆表,虛火有幾分?

自從Alphago挑戰(zhàn)人類成功后,AI就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目前,一些高頻、重復、長時間且低附加值的人工操作已經開始由AI來替代完成。比如安防領域的視頻圖像解析、自動駕駛,以及數據挖掘和分析等等。

不過要真正大規(guī)模應用,A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數據、算法和算力是AI發(fā)展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AI需要海量的數據進行學習,才能變得更聰明,但目前普遍各行業(yè)的數據質量仍然有待提高。

沒有數據,AI難為無米之炊

信數金服CEO徐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各個行業(yè)必須提升對數據本身的重視程度,把數據收集好、整理好、管理好。如果數據質量不夠好的話,AI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直以來,金融企業(yè)對數據的重視程度就非常高。這使得不少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利用AI技術來完成自動化風控審核,自動化反欺詐等工作。徐進透露,通過智能建模預測,可以在極短時間之內分析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交易歷史數據,甄別交易的真實性,并且針對不斷變化的欺詐模式,每日自動訓練、自動更新反欺詐模型,欺詐交易識別準確率高達96%。

AI算法需要與應用結合

算法讓AI能模仿人類工作,來解決更多問題。不過,AI的算法從理論走向實踐,還需要與應用更為緊密的結合,在各種復雜應用場景中不斷完善。阿里云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認為:“面對AI熱潮要冷靜,有很多事情不是光靠AI就能解決的,AI的發(fā)展需要算法、算力結合云平臺作為堅實的底座,最終走到用戶場景中去!碑斍暗腁I算法還都比較初級,更偏向理論層面,不夠實用。

爆發(fā)的AI 算力需求也是制約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瓶頸之一,這需要更為成熟、完善的AI芯片來支撐。AI芯片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云端和終端兩大方向,在功能上可以分為訓練和推理。訓練是指通過大量的數據樣本,來讓系統(tǒng)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比如通過大量貓的圖片數據,讓系統(tǒng)知道什么是貓。推理是利用訓練過的模型,實時分析數據,輸出結果,比如給模型一張圖片,讓AI判斷這張圖是不是貓。

芯片跟不上,就會成為AI瓶頸

目前,AI芯片的大規(guī)模應用主要在云端,由Nvidia、英特爾兩大巨頭主導。Nvidia 在云端AI訓練芯片上占據較大的優(yōu)勢,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案, 而英特爾通過持續(xù)收購,也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此外,Google、Xilinx、ARM 等也都參與競爭。在終端市場,由于應用場景的細分,需要采用各種不同的芯片,則給AI芯片初創(chuàng)公司提供了機會。

而在國內,由于自主可控的需求,像寒武紀這樣的國產AI芯片商,或許會有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在終端方面,寒武紀提供面向嵌入式終端的處理器,提供IP授權,應用在手機,安防產品上。2017年,寒武紀1A處理器集成在了華為麒麟970上,華為mate10手機中大規(guī)模使用。

在云端服務器方面,寒武紀在2018年推出了中國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MLU100,能夠為智能推理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 MLU100把稀疏化技術用于智能芯片,達到166.4TOPS的INT8運算能力,并針對視頻處理進行了優(yōu)化,提升圖像識別方面的性能。

寒武紀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CEO陳天石指出,MLU100不是專門的神經網絡或深度學習的專用處理器,而是具有較好的通用性,支持各類深度學習技術和AI的應用場景。未來,寒武紀AI芯片會提供更低成本、更低功耗的算力支持,數據規(guī)模變大的時候,不用擔心底層算力。

AI的概念最早在50、60年代就正式提出,之后經歷了幾次起伏,一直到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讓AI再度掀起了熱潮。在繁榮的背后依然隱含著很多問題尚待解決,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需求是巨大的,相信很多行業(yè)會在這股熱潮中被改造。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