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澎湃”——小米的芯片路
近日,雷軍發(fā)布了一條微博:“創(chuàng)業(yè),是不是都是一勝九敗”,熱評第一是“芯片也是九死一生”。出乎意料的是,雷軍并沒有像此前一樣刪除這類評論。
雷軍對于手機芯片曾經發(fā)出了這樣的預判——芯片是手機科技的制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科技。
換言之,對于小米而言,大家對其印象標簽是:性價比、互聯網營銷、小米生態(tài)。而這些核心競爭力里并沒有“技術”。
邁不出芯片這一步,小米似乎很難翻越手機產業(yè)的屏障。
事實上,作為局中人,小米早已在芯片領域“熬”了許久。
距小米自研的松果芯片發(fā)布——“我心澎湃”發(fā)布會已時隔三年有余。在這三年中,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芯片產業(yè)環(huán)境都波詭云涌,而影響最為廣泛且最深的莫過于中美貿易戰(zhàn)。
在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掀起的新一輪貿易戰(zhàn)中,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核心技術上存在很多短板,尤其是芯片領域。為了盡快扭轉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被動局面,近年來我國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勵相關技術產業(yè)發(fā)展。
在此環(huán)境下,小米的澎湃芯片卻格外的低調,有人說失敗了,也有人站出來辟謠說小米的芯片仍然在研發(fā)中,長期以來變成了網友調侃雷軍的一個梗。那么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小米松果成立于2014年10月,成立以來首次成為媒體的聚焦點是在2017年2月澎湃S1芯片(松果芯片)的發(fā)布。
小米澎湃S1芯片的出現,可以說是小米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繼三星、蘋果、華為之后全球第四家可同時研發(fā)設計芯片和手機的企業(yè)。
小米的的澎湃S1處理器并不是從零開始。
2014年11月,松果科技成立的一個月之后,與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簽署《SDR1860平臺技術轉讓合同》,以1.03億元的價格得到了聯芯科技開發(fā)和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再加上小米內部的高度支持,才有了澎湃S1在短短28個月內就完成了立項到量產。
盡管首次量產后就在小米5c上進行了搭載,但由于澎湃S1實際表現很一般,根據用戶反應來看,還存在耗電速度太快、手機發(fā)熱嚴重、卡頓等問題,因此在上市不久便被下架。
雖然此次嘗試可能是小米急于撇掉此前“性價比”的標簽使得澎湃S1匆匆上架,反而給用戶造成了不好的體驗,但仍然要對小米的付出保持尊敬。芯片本身就是一件極難的事,尤其是國內與國外的差距的現實存在,我們更應該對其多一些耐心與包容。
而小米是一家極重視用戶體驗的公司,因此在未來的澎湃S2芯片的發(fā)布,自然是慎之又慎,這也可能是小米在之后的時間在芯片領域格外低調的原因之一。
據網友透露的內部消息,在澎湃S1發(fā)布后一個月,小米實際上就已經委托臺積電開始了澎湃S2的流片(即小批量試產,上樣機測試)。這意味著小米在兩年內不僅完成了澎湃S1的立項到量產,同時也完成了澎湃S2的仿真優(yōu)化測試。
億歐對此信息求證了小米相關負責人,對網傳澎湃S2流片結果相關信息并未反饋。
單從網傳澎湃S2的流片結果來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從近期動態(tài)表現看來,“生”應該不遠了。
據公開資料查詢,每次流片費用在300~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100~3400萬人民幣,高昂的費用成本可能并沒有換來澎湃S2的成功。
2018年9月,沉寂許久的松果電子宣布與阿里旗下的中天微達成全方位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并進行聯合開發(fā)。消息公布后,市場一度猜測小米已經放棄了自研芯片之路。
但在2019年1月,時任小米產品總監(jiān)王騰(現小米Redmi產品總監(jiān))在與網友的一次微博互動上,在一眾米粉的追問下,王騰回應澎湃S2仍然在做,但和手機不是一個部門。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7月8日立即報名>> 【在線會議】英飛凌新一代智能照明方案賦能綠色建筑與工業(yè)互聯
-
7月22-29日立即報名>> 【線下論壇】第三屆安富利汽車生態(tài)圈峰會
-
7月31日免費預約>> OFweek 2025具身機器人動力電池技術應用大會
-
7.30-8.1火熱報名中>> 全數會2025(第六屆)機器人及智能工廠展
-
免費參會立即報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載>> 《2024智能制造產業(y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fā)展藍皮書》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