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子宮頸癌篩查新技術撐開健康保護傘

近日,一篇關于改良巴氏涂片和肉眼檢查聯(lián)合使用的子宮頸癌篩查新技術應用的論文在美國著名專業(yè)雜志《婦產科學》在線發(fā)表。論文第一作者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病理學教授、首席研究員張文杰受邀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腫瘤學與癌癥科學2018”大會上作主旨演講。

子宮頸癌是我國乃至世界女性高發(fā)癌癥,嚴重威脅婦女健康與生命。宮頸癌在農村和貧困地區(qū)高發(fā),由于缺乏適宜的篩查技術,早診率低,晚期患者死亡率很高。

肉眼醋酸檢查和巴氏涂片是有效的宮頸癌篩查技術,但由于在技術上互相干擾,只能單獨使用,且敏感性較低,失訪率和漏診率高。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特聘專家,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病理教授、首席研究員張文杰帶領的子宮頸癌早診早治研究團隊在發(fā)明專利“改良巴氏涂片的制備方法”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子宮頸癌“單訪雙法—即查即診”篩查新技術,同時使用肉眼檢查和巴氏涂片進行篩查,陽性者當即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能在一小時左右完成。

為了不損傷宮頸表面以有利于后續(xù)肉眼醋酸檢查,改良巴氏涂片后不用木質壓舌板,而改用一根長棉簽收集宮頸脫落細胞進行涂片,使得改良巴氏涂片比傳統(tǒng)涂片更清晰、更易閱片,診斷更明確。

張文杰稱,這項子宮頸癌篩查新技術具備容易操作、價格低廉、敏感性高、失訪率低和“即查即診”等特征,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價值,適宜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邊遠和不發(fā)達貧困地區(qū)的篩查。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