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大灣區(qū)數字交通大會,邀您探討智慧交通行業(yè)的“詩和遠方”

2021-11-15 17:00
來源: 粵訊

(原標題:大灣區(qū)數字交通大會,邀您探討智慧交通行業(yè)的“詩和遠方”)

大灣區(qū)數字交通大會,邀您探討智慧交通行業(yè)的“詩和遠方”

已經是11月,2021年剩下不到六分之一,本應是做總結、盤點的時間點,但疫情的反復,讓很多行業(yè)都感到無奈,包括智慧交通行業(yè)。短期影響就是各類行業(yè)交流活動被迫延遲,一些地方的招投標工作暫停,長期影響在于各地方政府因疫情防控措施消耗了大量的財政和人力資源,會不可避免的擠占其他城市新舊基建的資金,最明顯的就是2021年立項、備案的智慧交通、智慧交管項目數量大幅度減少。這與今年各類項目尚在規(guī)劃設計、編制有關,但很顯然,疫情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負面因素。

那么如果疫情長期反復,而防控政策也一直不變,智慧交通、數字交通市場會發(fā)生哪些變化?ITS114列幾個可能的變化,看您同意哪一條或者幾條:

智慧交管項目比重持續(xù)下降,智慧公路、智能網聯類項目占比將繼續(xù)擴大;

智慧交管將越來越少看到大面積新建、更換系統和設備的項目,存量優(yōu)化,包括系統升級、路口精細化、信號優(yōu)化等中小型項目,或成為主流;

新建公路的智慧化建設,將更多的與土建總包整合在一起;

航空、港口以及大型運輸企業(yè)等的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轉型需求或將會更加強烈;

優(yōu)秀的網絡貨運、同城貨運、多式聯運等物流信息化平臺,將更具價值;

TOCC、交通運輸數據中心將更多的支撐應急指揮調度、綜合行政執(zhí)法等功能;

依靠政府投資的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測試市場發(fā)展或可能進入青黃不接的階段;

大型項目爭奪將愈加激烈;

概念創(chuàng)新、口號創(chuàng)新,或會減少

……

您認為哪一個或者幾個,會在未來兩年顯示出趨勢?

詩和遠方不太美好,再來看眼前的“茍且”。

如果月底前,此輪疫情得以控制,那么12月的各類行業(yè)活動將會比較擁擠,此前一周,中國智能交通年會、深圳安博會這兩個下半年最為重磅的行業(yè)交流活動推遲,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已經確認延期至12月初,而深圳安博會還未確定展期,但大概率也是在12月內。此外,其他不少活動,如世界道路運輸與公交車輛大會、道路停車聯盟年會等,不少也延期到了12月,不大可能延期到2022年1月。

這是因為2022年的春節(jié)很早,1月初就會啟動春運,交通管理和運輸企業(yè)的重心也將放到保障春運上,加上冬奧會也將在春節(jié)期間開幕,在此之前的一個多月,如果現有疫情防控政策不變,那么進出京都將是嚴管狀態(tài),各政府單位領導外出,也將是嚴管狀態(tài),所以1月份不適合舉辦大型活動。

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不少會展企業(yè)都是崩潰的,能延期的,至少還能全身而退,臨到開展前一天,要求暫停的,那就直接要了卿卿性命。

在這里只能寄希望此輪疫情能夠快速控制住,也祈禱疫情不再反復,春節(jié)前后都不會再有城市被封控,市場活動、商業(yè)交流,項目立項審批都能恢復正常;也希望未來的防疫政策能夠有一些調整,如果不調整,也就只能祈禱病毒自行消亡了。

最后,匯報一下“大灣區(qū)數字交通大會”的籌備進展:

組織結構方面,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同意作為大會指導單位,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將作為停車運營服務論壇的指導單位,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將作為TOCC與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論壇的指導單位;

嘉賓方面,雖然有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疫情防控原因,原定很多出席的嘉賓都在待定之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教授杜彥良、交通運輸部規(guī)劃研究院信息所所長徐志遠、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局領導、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處領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煒、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領導、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智慧交通處領導、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領導、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領導、荊州城市停車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支部書記、總經理黃小勇、沈陽靜態(tài)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連成、廣州公交集團領導等;

此外,?低、海信網絡、杰瑞、高新興、騰訊、豐圖科技、易流科技、電科智能、銳明技術、安徽富煌、武漢羿暢科技、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廈門衛(wèi)星定位、金溢科技、北京卓視智通、寰旗科技等企業(yè)已參評數字交通三十強,歡迎更多具有實力的企業(yè)參加評選。

疫情給很多行業(yè)帶來了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因疫情而被封鎖不能外出的人數以億計,但數字交通的未來發(fā)展卻是確定的,這個確定性就是數字交通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新興市場,隨著數字交通的發(fā)展,智慧交通的發(fā)展重點,也將從管理、安全監(jiān)控轉移到效率提升、服務提升、成本優(yōu)化等方面,感知等硬件設備也將不再是建設的主體,平臺、服務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對智慧交通行業(yè)是一個機會,對企業(yè)卻是一個考驗。

在這里,熱忱邀請數字交通相關的管理者、運營服務者,在不確定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下,來探討下一個確定的未來,如何建設,如何運營。

12月15~16,大灣區(qū)數字交通大會,歡迎您的蒞臨。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