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3種方式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一直被外國公司垂涎。同時,中國市場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來到了中國市場,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自動駕駛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外國公司自然沒有理由錯過。目前,外企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與供應商合作;2、外國法人獨資自研;3、成立合資公司自研。
上述三種方式并不能完全劃分,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性。但上述這三種方式的核心在于,外企進入自動駕駛市場,核心技術,特別是涉及到核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地圖)的歸屬權問題。
進入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外企類型不一,大致包括整車企業(yè)、供應商和科技公司三大類,這三大類公司,按照自己的特點有著自己的方式。下面,就先看看外企在中國市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yè)的三種方式。
1、與供應商合作
與供應商合作,這是外企中整車企業(yè)的主要玩法,準確的說就是國外的汽車品牌,在中國需要尋求中國市場的自動駕駛供應商。
雖然車企都有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按照車企一直以來采用的供應商體系,自動駕駛作為一項新技術,最終是需要融入到車輛中,然后提供給消費者,這是車企的思路。
按照這個思路,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多都是走依靠供應商的角色。除了通用汽車并購了Cruise,并且將其獨立發(fā)展,先后獲得軟銀愿景基金和本田汽車的投資,福特汽車則并購了Argo,同樣將其獨立發(fā)展,最近與大眾進行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
在中國市場,外國品牌車企還沒有并購初創(chuàng)公司,還是和供應商合作的方式開展自動駕駛的研究。例如,奧迪與華為進行的是L4級別的自動駕駛合作,并且走車路協同方向。在2018年底,在即將開通的延崇高速上進行了測試。
這或許是目前外國品牌車企,在中國開展自動駕駛研究最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在于自動駕駛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量產還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其次,就是車企本身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定位就是要采用供應商方案。
至于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理論上,這兩家公司都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并且將其獨立發(fā)展,將來會各自采用旗下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前提是能滿足量產的需求。至于在中國市場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這個還有待觀察。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ADI中國三十周年感恩回饋助力企業(yè)升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