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不流行了,車企集體改推銷話術
五一假期期間,不少消費者發(fā)現(xiàn),逛新能源車門店時,曾經(jīng)鋪天蓋地的 “智能駕駛” 宣傳語,如今換了話術低調(diào)推銷。甚至有的品牌,你不主動問,銷售都不怎么提。
典型如小米,直接在新車定購頁面,把 “智駕” 改成了 “輔助駕駛” —— “小米智駕 Pro” 變成了 “小米輔助駕駛 Pro” 。
這一變化,源于 4 月 16 日工信部新規(guī),嚴禁用 “自動駕駛” “智駕” 等易誤導詞匯,需以 “智駕等級 + 輔助駕駛” 描述,像 “L2 級輔助駕駛”,“代客泊車” 等說法也被禁。
以往,“智能駕駛” 是新能源汽車宣傳焦點,車企常用 “準 L3 能力” 吸睛。但隨著宣傳不規(guī)范引發(fā)的爭議增多,比如有人誤以為開啟智駕后就能放手不管,導致事故。
現(xiàn)在,多數(shù)車企銷售不再主推輔助駕駛,轉而介紹駕駛體驗、空間配置等。介紹輔助駕駛時,也會反復強調(diào)駕駛員要保持警惕,手不離方向盤。
比如理想,銷售會說他們不主打智能駕駛,更強調(diào)家庭用戶需求、舒適性和空間;小米門店銷售則把重點放在車輛設計、駕駛性能上;阿維塔對智駕系統(tǒng)細節(jié)不再主動宣傳;蔚來會區(qū)分不同車型的功能,像螢火蟲車型就不強調(diào)智駕。小鵬雖然還鼓勵試駕導航輔助功能,但銷售也會提醒消費者要保持注意力,必要時手動接管,甚至還推出 “智駕險” 來保障。
當然,也有例外,鴻蒙智行的問界品牌還在完整介紹智能駕駛功能,不過也明確告知消費者功能的限制和責任劃分。
車企宣傳話術變化,是響應監(jiān)管,也是重新審視技術與市場。畢竟多數(shù) “智能駕駛” 還在 L2 級輔助階段。消費者買車時,要了解真實功能水平和限制,安全第一。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