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藥神”, 脆弱人群如何吃到“救命藥”
新冠對老人真的不太友好。
當古稀之年的白發(fā)老嫗顫抖著嘴唇向你說想活下去的時候。當自己家里的老人因為新冠被擊倒的時候。當所有人都渴望被救贖的時候。
有的人可能已經不那么重視新冠了,可一旦出現(xiàn)在身邊甚至在親人身上時,會覺得原來危險離自己那么近。而現(xiàn)在,周圍一些以生命為代價的事實,已經在提醒著更多有老人的家庭要提高重視,同時也有一些人在無聲呼喊著莫須有的“藥神”,呼喚“救命藥”的出現(xiàn)和支持。
那么問題來了,有能救命的藥,我們?yōu)槭裁床挥赂业剡~出那一步?國產的阿茲夫定,究竟何時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生命大于一切,在當下這個關頭國產的阿茲夫定或許不應該被冷落。
觀點與事實的爭議:我們的關注重點應該在哪里?
關于后疫情時代的大眾,有時候會覺得猶如長期躲在封閉環(huán)境里突然出來,會覺得陽光有些刺眼。而一個個事實似乎又在告訴我們,并不是簡單的刺眼,適應下就好了,而是真的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老人的處境亟須得到改善。
暢銷書《偽善的醫(yī)療:醫(yī)療的限度與更好的告別》告訴我們,在醫(yī)療技術在進步的同時,而作為普通人的病人及病人家屬,則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關懷重要,但是依靠關懷終究是打不贏病毒的,老年人群體需要醫(yī)療和科技的幫助,不然可能會有很大的危害,這并不是誒言聳聽。
有媒體報道,國內外的多項研究數(shù)據表明老年人始終是新冠感染發(fā)生重癥和死亡的主要高風險人群。其中,如果同時伴有年齡大于80歲、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等高危因素中的幾種,都會進一步增加老年人群中的重癥率。
在生命的面前,有些循規(guī)蹈矩似乎真的沒有那么的重要。
最近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觀點和事實是不同的。那么我們應該堅持觀點,還是應該堅持更為確定的事實呢?
作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一些人關于阿茲夫定的看法存在顧慮,比如說它可能有副作用,有些需要考慮的地方。這本身可能是一種事實,但結論或許可能更像是一種觀點,那就是這部分人認為應該限制藥物的廣泛使用。
而現(xiàn)在,當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時,我們或許更應該關注一下關于這款藥最大的事實,那就是它對于新冠患者的真實效果究竟如何。
河南省藥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史艷玲表示,阿茲夫定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擁有全球專利的抗病毒1.1類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顯示其可顯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顯著縮短患者臨床狀態(tài)改善時間,且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抗新型冠狀病毒使用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和可及性。
事實勝于雄辯,事實大于觀點。
如果能幫助更多老人減輕痛苦減輕病癥,那這個藥為什么不去用?一些觀點上的考慮真的比死亡事實更重要嗎?
12月25日下午,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了國家疾控局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主要內容的解讀,強調著力在保障、服務上下功夫,盡快做好藥物生產供應、醫(yī)療資源準備、疫苗接種、脆弱人群保護等應對準備工作。
生命大于一切,要讓脆弱人群應該得到保護,那么當前就事實而言,我們保障老年人群體的有效藥物或許應該被使用。
求生,是人基本的本能。治病救人,或許應該大于一切,這可能才是我們應該尊重的事實。很多人的家里老人也在疫情期間發(fā)燒感冒、有被感染的現(xiàn)象,對于阿茲夫定片,當患者的生命因為新冠肺炎受到嚴重威脅時,其意義已然凸顯的淋漓盡致。
因此,讓阿茲夫定片們的使用不再受限。相應的,重癥新冠患者和家屬們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一個關于生的希望。
是藥皆有三分毒:趨利避害才是發(fā)展初衷
有這樣一句話,很多行為的價值按照最高點衡量,但是醫(yī)學的價值由底線來決定。
是的,任何醫(yī)療技術都有風險,我們不怕風險,我們害怕未知風險。事實上,任何一項藥物的研發(fā),肯定會經歷大量臨床試驗。藥物生產者需要知道它是治療什么的,也知道藥品的副作用,尤其是什么人群不能服用,藥物使用可以去做相應的預判。
而新冠三年,全球醫(yī)療工作者也都在努力去進行藥物研發(fā)。目前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大膽地采取手段,目的是減少新冠對老年人群體的傷害。
近期北京衛(wèi)健委出了通知,決定將一些藥物統(tǒng)一配送到各社區(qū),并由社區(qū)醫(yī)生指導新冠患者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而這里面有藥物其實有明顯的副作用,臺大醫(y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根據3期臨床試驗結果,此次北京衛(wèi)健委使用的一款口服藥約可減少90%死亡及住院風險,也能用于孕婦,但藥物交互作用多,肝腎功能太差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
亞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指出,約有6%患者出現(xiàn)味覺異常、感受到苦味的副作用,腹瀉3%、高血壓1%、肌肉酸痛1%,但國內患者的副作用則以腹瀉、疲倦、頭暈、高血壓為主。
有短板,但因噎廢食更不可取,因為即便是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的藥物,仍然無法擺脫自己的副作用,被很多人瘋搶的普洛芬就不能和其他非甾體抗炎藥一起吃,關鍵在于如何使用。
而關于阿茲夫定片,國家成都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主任岑小波表示,藥物的毒副作用與用藥劑量直接相關,阿茲夫定臨床治療劑量下暴露量或藥物濃度遠遠低于非臨床試驗中引起毒副作用的劑量,具有良好的治療安全窗。
進化論強調適者生存,不適者就該被淘汰。面對新冠面對弱勢群體,我們不能以“進化論”來概之,而醫(yī)學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阻礙這種“不適者被淘汰”,體現(xiàn)了對弱者的關懷。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抗病毒治療使用以后可以縮短病程,降低重癥的風險,但我們強調,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不能在家里隨便使用。”
在生命面前,如果可以讓更多重癥患者減輕癥狀,我們其實沒有理由去拒絕它。尤其是有基礎疾病、高齡老人等群體,越早使用,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就是讓更多人更規(guī)范地去使用藥物,表示作為處方藥,在使用過程中仍要考慮它的安全性。
實事求是,個人認為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對待和處理事情。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是一句家喻戶曉的老話了,所有藥物的價值其實就是要趨利避害、化害為利,調動利用藥物的有利因素,防止、消除其不利因素,守護健康、守護生命。
生命是崇高的,是無價的,是大于一切的。
我們需要更多地果斷去維護廣大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我們的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不能一刀切,要正視老年群體的特殊醫(yī)療需求。而在這些可以幫助老年人群體的選擇中,已經得到廣泛驗證的國產藥物阿茲夫定更不能夠被忘記和忽略。
原文標題 : 沒有“藥神”, 脆弱人群如何吃到“救命藥”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