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宿遷 “交通大腦”如何治理城市交通
3、暖心信號燈
市場上的人行道信號燈基本與車同步,無法考慮特殊群體需求。針對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如下:
一是探索利用窄帶物聯網技術實現信號燈聯網控制。
二是關愛學生、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通過手機APP向大腦平臺發(fā)送過街請求,延長綠燈放行時間,保障其安全通過。
目前建設資金已到位,正在開展前端硬件建設及大腦平臺軟件研發(fā)。五月底前,將先期開展小學幼兒園護學崗暖心信號燈試點建設。
4、智慧綠路通道
綠波通道在大城市很難使用,換線基本是快速路,無信號燈。宿遷沒有快速路,因此目前要完成市區(qū)“三橫兩縱”五組干線綠波通道建設,三橫即宿支—八一—濱河路、洪澤湖—駱馬湖—太湖路、西湖—青海湖—項王路三組東西向城市主干“綠波走廊”。
兩縱即世紀大道—振興大道、人民大道—平安大道兩組南北向城市主干“綠波走廊”,立足現有道路條件,打造市區(qū)快速通道,緩解目前沒有高架等城市快速路的現實瓶頸。
目前建成綠波通道21條,綠波里程128公里,綠波通道上的平均通行效率提升了18%。
但綠波通道的運維和管理非常復雜,這也是導致大部分市區(qū)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技術創(chuàng)新
1、行人闖紅燈人臉識別+人像卡口
為進一步加強行人和非機動車遵規(guī)守法、安全出行的管理,鞏固創(chuàng)文成果,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宿遷于2017年開展行人闖紅燈人臉識別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是國內率先落地應用的地市支隊之一,全市105個路口安裝“行人闖紅燈人臉抓拍系統”,共曝光闖紅燈人員5600人次,約談處罰2700人次。
下一步將依對系統進行升級拓展,打造過街斑馬線“人臉卡口”,探索將行人闖紅燈人臉識別系統升級為“人臉卡口”+“行人闖紅燈”二合一系統。
2、智能斑馬線
為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進一步壓降國省道路交通事故,實驗室進行了專門技術攻關,于2017年底研發(fā)了“國省道智能斑馬線系統”,目前已在全市56個事故多發(fā)的國省道平交道口落地安裝。
系統深度運用視頻檢測技術,通過五種警示方式、針對兩類對象進行安全警示,旨在為行人、非機動車通過國省道斑馬線時能夠及時給予多重警示提醒和安全保障。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8年1至8月全市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0.7%。
具有機動車違停非現場采集、過車抓拍、嫌疑車輛識別報警等主要功能。通過采集違停車輛圖片,形成非現場證據進行固定,第一時間上傳六合一平臺,提高民警工作效率。
3、智能后備箱
智能后備箱同時還具備移動卡口功能,通過與集成指揮平臺的對接,將前端抓拍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與嫌疑車輛、重點車輛庫進行比對,能夠實現對特定車輛的查緝布控和重點管理,在巡邏過程中自動識別、實時比對嫌疑車輛,指導民警精準查控,提升道路交通打防管控水平。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