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當前位置: 首頁 > 前沿技術

增強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轉換效率提高到24%

“Wuppertal-Cologne團隊表示,最新成果有可能改變太陽能行業(yè)。”作者:Claire編輯:tuya出品:財經涂鴉(ID:caijingtuya)一種新型串聯太陽能電池(tandem solar cell),根據轉換成電能的光子的比例來衡量,其效率達到24%

太陽能光伏 | 2022-04-27 11:16 評論

牛津大學研發(fā)出特殊藍寶石光纖傳感器,可提高航空飛行與發(fā)電效率

近日,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開發(fā)出一種由藍寶石超細光纖制成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承受極端的高溫和輻射,有望顯著提高航空航天和核聚變發(fā)電領域的效率,并幫助大幅減排。

激光 | 2022-04-27 09:39 評論

SphereEx:我們在講的 Database Plus,到底能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背景一直以來,大一統(tǒng)還是碎片化,是數據庫發(fā)展趨勢的兩種最主流預測。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單一場景無法滿足應用多樣化的需求,數據庫碎片化已呈不可逆的趨勢。在當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商用數據庫—— Oracle 并沒有明顯短板的情況下,各種全新的數據庫依舊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云計算 | 2022-04-26 17:47 評論

國際巨頭全球首創(chuàng)!動力電池阻燃又一顛覆性技術革新!

動力電池熱失控,進而造成電動汽車起火乃至爆炸,一直是消費者、電池廠商和整車廠的心頭大患。為了攻克這一痛點難點,整個全球新能源產業(yè)鏈企業(yè)一直孜孜不倦地進行各種嘗試與研究。日前,國際巨頭公司宣布成功開發(fā)出阻止電池熱失控的先進塑料材料

鋰電 | 2022-04-26 17:45 評論

荷蘭初創(chuàng)AquaBattery研發(fā)基于鹽水的長時儲能技術

導讀:荷蘭初創(chuàng)公司AquaBattery開發(fā)了一種存儲技術,據稱可以獨立修改電力和能源容量。該電池系統(tǒng)利用三個儲存罐,一個儲存淡水,一個儲存濃鹽水,一個儲存稀釋的鹽水,也依靠膜堆。荷蘭初創(chuàng)公司Aqua

鋰電 | 2022-04-26 16:40 評論

雙光子直接激光寫入制作微小的心臟模型

允許醫(yī)生和臨床醫(yī)生了解人類心臟及其對治療的反應而不著手進行大手術的技術可能涉及幾種不同的方法,但其中沒有一種是理想的。一種在小范圍內開發(fā)高度有序的功能結構的方法將是更好的途徑,而激光寫入技術已經展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激光 | 2022-04-26 09:41 評論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fā)出鏡面和晶圓的新型制造方法

過去幾十年來,依賴于空間望遠鏡、x射線反射鏡和顯示板等輕量化、高精度光學系統(tǒng)的技術取得了顯著發(fā)展,但更先進的進展一直受到看似簡單的挑戰(zhàn)的限制。例如,這些光學系統(tǒng)中所必需的具有微觀結構的鏡面和平板的表面會因為受力的表面涂層材料而變形,從而降低光學質量

光學 | 2022-04-25 17:34 評論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和極端環(huán)境下的抗輻射技術

為了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蹤跡,史上先進的行星探測器“毅力”號將以每小時11900英里的速度進入火星稀薄的大氣層。確認它于2021年2月18日到達火星的傳輸信息需要11.5分鐘才能到達1.3億英里外的地球

電子工程 | 2022-04-24 16:51 評論

我國自主研發(fā)衛(wèi)星激光測高產品發(fā)布 已大量激光測高數據

4月22日,自然資源部國土衛(wèi)星遙感應用中心在北京召開“激發(fā)智慧 光照未來”衛(wèi)星激光測高產品發(fā)布會,宣布資源三號03星、高分七號衛(wèi)星激光測高標準產品正式發(fā)布。在軌運行以來,已獲取了大量的激光測高數據。截

激光 | 2022-04-24 16:47 評論

斯坦福團隊研發(fā)出低成本新型激光雷達系統(tǒng),商用潛力巨大

近期,斯坦福大學的工程師團隊通過簡單的設計和巧妙的工程設計,設計出了一種高頻、低功耗、緊湊的光學裝置(激光雷達系統(tǒng)原型),并將其與商用數碼相機的CMOS圖像傳感器集成,成功捕獲了百萬像素分辨率的深度3D地圖。

激光 | 2022-04-22 16:51 評論

奧地利聯盟投資270萬歐元研究鋰電池密度

導讀:作為“OpMoSi”項目的一部分,一個奧地利財團正在研究鋰離子電池的重大改進。該項目的目標是在1000次充電時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20%至30%。合作伙伴萊奧本研究中心(Materials Ce

鋰電 | 2022-04-22 16:27 評論

新型激光增材制造工藝登上《科學》!可幾秒鐘內3D打印出光滑玻璃

近日,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的基于激光的體積增材制造(VAM)方法,展示了在硅玻璃中3D打印微觀物體的能力,它可以在幾秒或幾分鐘內建成無層、精細的光學玻璃。

激光 | 2022-04-20 16:31 評論

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開發(fā)出新型固定式儲能電池

導讀: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公司PolyJoule開發(fā)了一種裝置,基于標準的雙電極電化學電池,其中包含導電聚合物、碳-石墨烯混合體和不易燃液體電解質。經測試,該電池在100%的放電深度下可進行12000個循環(huán)

電源 | 2022-04-20 09:50 評論

開車陽光太刺眼怎么辦?福特申請車載AR系統(tǒng)專利為你保駕護航

經常開車的人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陽光過于刺眼、道路太濕滑、雨天或者大霧天氣能見度太低等等,這種情況下上路一不小心就容易出事故。你可以試著戴上墨鏡、遮陽板,或者只是瞇著眼睛,但有時真的很難看清路況。福特希望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為駕駛員解決這一問題

智能汽車網 | 2022-04-19 17:21 評論

美國初創(chuàng)公司開發(fā)新型固定式儲能電池

導讀: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公司PolyJoule開發(fā)了一種裝置,基于標準的雙電極電化學電池,其中包含導電聚合物、碳-石墨烯混合體和不易燃液體電解質。經測試,該電池在100%的放電深度下可進行12000個循環(huán)

鋰電 | 2022-04-15 17:01 評論

AI的一場“狂想曲”,卻讓公共為了“臉面”擔憂

一直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人工智能技術,怎么就成為了公眾對“臉面”的擔憂?去年以來,多地發(fā)生的“變臉”詐騙案就和人工智能技術“脫不了身”。一段視頻、一段語音未必是真人拍攝或者錄制。在你不知道的手機App后

人工智能 | 2022-04-15 16:03 評論

一種新的硅OCL波段可調諧激光模塊

新興硅光子(SiPh)解決方案的全球代工服務供應商CompoundTek描述了其混合硅O C l波段波長可調諧激光模塊的“突破性成果”,該模塊是一家隱身模式產品公司與CompoundTek合作開發(fā)的。

激光 | 2022-04-15 11:04 評論

新技術:可用來制造紅外光路和任意形狀的紅外微光學器件

硫系玻璃是由硫、碲和硒等多種硫元素組合而成,由于其廣泛的紅外傳輸窗口和潛在的非線性特性,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光學材料。但它們往往還擁有較差的機械性能,以及較低的化學和環(huán)境穩(wěn)定性,而制造生瓷玻璃的三維微結構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

激光 | 2022-04-14 11:12 評論

動了“老朋友”歌爾股份的蛋糕?蘋果AR頭顯2023年發(fā)布

4月13日,蘋果一直在開發(fā)具有增強和虛擬現實 (AR / VR) 功能的新設備,但這些產品何時上市尚不清楚。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 Jeff Pu 表示,蘋果的 AR / MR 頭顯可能會在2023年第一季度發(fā)布

人工智能 | 2022-04-13 17:12 評論

IBU-Tec推出新型磷酸鐵鋰陰極材料

導讀:IBU-Tec先進材料公司正在擴大其LFP電池材料的產品系列,推出第二種產品。據制造商稱,新版本的IBUvolt LFP200使用更小的顆粒,旨在實現新的應用。該公司在2021年10月推出了之前的改型IBUvolt LFP400,因此新的LFP200是IBU-Tec電池材料的第一次進一步發(fā)展

鋰電 | 2022-04-13 16:48 評論
上一頁  1 ...  50 51 52 53  54 55 56 ... 524   下一頁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