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除了識臉還能“讀心”
AI即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zhì),并生產(chǎn)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期待被關注。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在人的表情識別、情緒解讀、語義分析、體態(tài)追蹤等方面的應用潛力不斷被開發(fā)出來,儼然為犯罪嫌犯鎖定、精神病例研究等提供著有力的技術支撐。
基于其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多元化應用價值,世界各國對于AI的研究力度不斷加大,一些國家在AI大體系框架中的某些領域已經(jīng)有所突破。探索AI與人、AI與世界的關系,也已經(jīng)成為多國研究的共同課題。
近日,《自然》雜志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利用人工智能研究了性格和面部特征之間的關系。研究團隊征集了12000多名志愿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31000多張自拍學習了128種人臉特征,并且將志愿者的人格特征分為五類,即責任心、神經(jīng)質(zhì)、外向性、親和性、開放性。結果顯示,AI在基于靜態(tài)面部圖像預測性格方面的準確率達到了58%,其中對于責任心的準確率高于其他四個人格特征。
用AI識別性格,聽起來既覺得新奇又有幾分神秘。而前段時間在網(wǎng)絡上十分流行的“AI相面”,雖然融合了人臉識別等元素,但是娛樂性質(zhì)居多,可信度不高。而AI從認臉到“讀心”,從簡單的面部表情識別到了解一個人的性格類型及心理特質(zhì)等,乍一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下面,我們就來捋捋這其中的關系。
讀懂人心并獲取人們的思想,一直是AI研究的一個領域和方向。近年來,AI被賦予了高級“讀心術”的重任,即不通過人的話語、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就可以通過探測其大腦語言中樞和其他功能中樞(如運動中樞)的腦電波,探查到人們在想什么、要說什么和想要進行什么樣的活動。
究其本質(zhì),AI的“讀心”功能目前主要是通過情感計算實現(xiàn)。通過賦予計算機識別、理解和表達人的情感的能力,使得計算機具有更高的智能,進而比較準確和生動地反映人的情感狀態(tài)、情緒變化,是情感計算力求實現(xiàn)的目標。情感計算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AI對于性格、心理、情緒識別的準確性。
從目前來看,在多國的共同推動下,初級“AI讀心術”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AI解讀腦電波的能力也在英國、俄羅斯等國的課題研究中得到出色展現(xiàn)。不過,目前AI通過腦波還原的視頻,還原度整體還比較低,并且只能對已知類型進行判斷和還原,還原效果還有待提升。
AI讀心技術地不斷發(fā)展,一方面讓人們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引發(fā)了許多科學家的擔憂。人的情緒時刻處在變化狀態(tài),僅僅依靠過去一段時間內(nèi)的情緒特征就判定某人未來的性格特點,未免顯得草率和不夠客觀。而基于面相的性格識別,往往會先入為主地判定人物的性格和脾氣,進而引發(fā)一些倫理問題,例如性格歧視與偏見等。
此外,如何為AI“讀心”劃定合理的應用范圍,引導用戶科學、安全的使用該技術,還是擺在AI“讀心”走向商業(yè)化應用的一道關卡。加快倫理規(guī)范和立法,毫無疑問是AI“讀心”得以順利應用的兩大保障。只有加強監(jiān)管,才能讓AI“讀心”真正造福于民,而不是被不法分子濫加利用。
AI“讀心”的一大典型應用,就是智能客服。AI客服“讀心術”的背后,是以AI、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前端算法等系列能力為驅(qū)動的智能客服系統(tǒng)。以安全為準繩,以法律為約束,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監(jiān)管為手段,或許會讓人們在提到AI“讀心”時,能夠獲得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chǎn)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