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趁大模型熱再謀上市,背后撤資條款不得不防
《投資者網》侯書青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決策型AI的研發(fā),為B端用戶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AI解決方案,致力于使用AI分析海量經營數據,以提升企業(yè)的決策能力。公司于2021年8月13日首次向港交所發(fā)起沖刺,如今已是第四次遞表。
截至2021年2月18日,第四范式已經收獲11輪融資,紅杉、聯(lián)想、騰訊等一眾知名機構均出現(xiàn)在股東名單中。招股書顯示,公司最新一輪估值已經達到29.15億美元,與已上市公司創(chuàng)新奇智的市值相當。
借著ChatGPT的大火,第四范式也于近日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大模型產品“式說3.0”,并提出AIGS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奇智等AI同行的股價在上市之后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第四范式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推動上市進程,是否會令估值受損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因素。
業(yè)績顯疲態(tài)
第四范式在招股書中稱,自身是一家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專注于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主要服務B端客戶,讓用戶能夠基于自身現(xiàn)有的數據開發(fā)決策類人工智能應用。
與創(chuàng)新奇智等AI同行一樣,第四范式目前仍然面臨著巨額虧損,AI技術的商業(yè)化道路仍未看到曙光。
2022年,第四范式的虧損額首度收窄,但幅度有限。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2020年-2022年)第四范式的年度虧損分別為7.5億元、18.02億元和16.53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年度虧損分別為3.72億元和7.18億元。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是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減少。
同時,公司的營收增速也開始初顯疲態(tài)。報告期內營收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和30.83億元。其中2020和2021年,公司的營收增速均超過100%,分別為105%和114.2%。而到了2022年,增速則降至52.7%。
目前,第四范式面臨的挑戰(zhàn)來自兩方面,一是若此次上市未能成功,可能觸發(fā)撤資權,且當前的市場對AI企業(yè)的認可度也值得重新考量;二是公司的業(yè)務應用前景不夠清晰,且公司并無其他業(yè)務能夠供養(yǎng)AI業(yè)務的花銷。
進退維谷
第四范式在招股書中投資者的權利部分稱,投資者獲授慣常特別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優(yōu)先購買及共同出售權、反攤薄權、清算權、撤資權、信息權。2021年7月16日,第四范式首次遞交招股書前,公司與當時的股東簽訂了終止協(xié)議,上述特別權利已經失效并終止。
但協(xié)議中仍保留了4個與復活撤資權相關的前提,其中就包括“在D系列融資完成后48個月內或終止協(xié)議簽署之日起18個月內”未完成上市。其他3個前提分別為公司撤回上市申請、公司未能在上市申請失效后3個月內重新交表、未能通過上市批準。
2023年1月15日,第四范式彼時已經第三次遞交招股書,各方在這一天簽署了一個“補充協(xié)議”,將“48個月內”條款的日期更改為“2023年12月30日前”,其他條款維持不變。
由于撤資條款的存在,第四范式已經沒有退路,因為目前公司的負債狀況不允許第四范式繼續(xù)拖延。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的贖回負債分別為21.47億元、58.22億元、64.93億元。截至2023年3月28日,第四范式贖回負債總額達到66.22億元,總負債達81.8億元。公司表示贖回負債的大幅增加與公司的股權融資活動有關,而公司截至2022年末的總資產僅為67.19億元。
企查查顯示,第四范式已經經歷9輪融資,紅杉、聯(lián)想、博裕等知名機構曾參與其中。招股書披露,公司在2021年2月引入騰訊戰(zhàn)略融資之后,估值已達29.15億美元。
但第四范式的上市進程已經拖了近兩年之久,2年前的估值能否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兌現(xiàn),也是第四范式和它的股東們需要考量的因素。
2022年1月,創(chuàng)新奇智登陸港交所,上市之初市值約146億港元,一年多的時間中股價最高觸及26港元,但迅速回落,目前市值為114.94億港元。
第四范式的身后幾乎沒有退路,若能在年內成功上市,2023年的港股市場會給第四范式打出怎樣的分數呢?
商業(yè)化前途不明
作為一家AI公司,第四范式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來自應用開發(fā)及其他服務,而公司自研的先知平臺及產品所貢獻的收入則少于前者。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先知平臺及產品的相關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65.7%、50.3%、48.4%,應用開發(fā)及其他服務的收入占比則逐年上升,分別為34.3%、49.7%和51.6%。2022年,兩部分業(yè)務的占比開始反轉。
先知平臺及其產品主要是指在用戶服務器上本地部署的軟件,以及在服務器或其他硬件上預裝的先知平臺軟件。而應用開發(fā)及其他服務則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第四范式基于先知平臺開發(fā)定制化的AI應用,按照個體項目向用戶收費。
而在應用開發(fā)及其他服務中,包含著較大比例的外包研發(fā)。
2020年,第四范式的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包括硬件供應商及開發(fā)服務供應商,而到了2021年,前五大供應商完全由開發(fā)服務供應商組成。到了2022年末,除了第3和第4大供應商外,其他供應商均與開發(fā)服務有關。
報告期內,第四范式的研發(fā)開支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60%、61.9%和53.5%。而技術服務費在研發(fā)費用中的占比分別為51.2%、67.3%和73.9%,占比逐年走高。
第四范式選擇將最主要收入來源外包出去,顯然是為了降本增效。但這一舉措對公司毛利的影響微乎其微,2022年,第四范式的毛利率基本維持不變,報告期內分別為45.6%、47.2%和48.2%。2022年的毛利率低于A股上市公司商湯科技的66.8%,高于創(chuàng)新奇智的32.6%?偟膩砜,40%左右的毛利率屬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第四范式將自身的AI產品定性為“決策型”AI,但公司目前還沒為它的產品找到一個合適且具體的應用領域,這也導致公司的客戶不夠穩(wěn)定且行業(yè)分布廣泛。第四范式報告期內歷年的前五大客戶變動十分頻繁,除了客戶H之外,再沒有任何一個客戶的名字兩次出現(xiàn)在名單中。歷年前十大終端用戶的字母代稱,在報告期內被用到了V。而商湯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則較為穩(wěn)定。
公司處于“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在這兩個詞的限定下,這一市場顯得格外細分。招股書中,公司取得了22.6%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排在后面的A、B、C、D四家同行,經比對可能分別是百度、阿里、華為、騰訊,占比分別為12.3%、8.9%、6.8%、5.6%。
這四家企業(yè)之間的共性,也是他們與第四范式之間最大的不同:它們自身都有已經成熟的支柱業(yè)務貢獻資金,即便短期內找不到商業(yè)化路徑,也能夠支撐起AI技術的巨大花銷。
與其靠外包開發(fā)節(jié)約開支,第四范式想要扭轉虧損,最要緊的是為自己的產品找到更明確的商業(yè)化用途。與招股書中列出的競爭對手們相比,時間并不站在第四范式這邊。(思維財經出品)■
來源:投資者網
原文標題 : 第四范式趁大模型熱再謀上市,背后撤資條款不得不防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