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也搞起大模型,AI種草能行嗎?
家人們,誰懂!當有一天你看到的攻略、產品種草文都是AI寫的,你作何感想?
互聯(lián)網進入下半場。ChatGPT的爆火,讓各家找到了新的方向,開始往死里卷生成式AI大模型。
近日,小紅書表示已經開始籌備大模型的研發(fā)團隊,將跟進AI大模型的全球進度。據了解,該研發(fā)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廣告業(yè)務的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團隊,由小紅書智能多媒體算法負責人張德兵帶隊。
在負責小紅書 AI 和音視頻算法方向之前,張德兵在快手擔任多模態(tài)智能創(chuàng)作組負責人,負責視覺相關的算法研發(fā)。更早之前,張德兵曾在格靈深瞳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攻算法方向。
“多模態(tài)”是基本盤,AIGC也要搞
“卷”到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大廠們的大模型基本都進入了迭代和成熟期。小紅書現(xiàn)在才想起來進場,是不是太晚了點。
作為內容主導的小紅書,在經歷了PCG和UCG的內容積累之后,面對AIGC大行其道,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ChatGPT火遍全球后,到處都是“如何用ChatGPT產出小紅書種草文案?”此類的指南。這讓小紅書切身感覺到了壓力,自身擁有豐富的內容可供使用,研發(fā)適合自己內容環(huán)境的大模型水到渠成。
ChatGPT輸出的“種草”文案(來自知乎@Beezy)
在ChatGPT引發(fā)廣泛關注時,現(xiàn)大模型負責人張德兵就曾表示,跨模態(tài)的生成或許可以參考 ChatGPT 的很多思路來進行嘗試,比如基于優(yōu)質數(shù)據的微調、強化學習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將在小紅書的多項業(yè)務中得到應用,包括電商等場景的智能客服,搜索場景下對用戶query、對用戶筆記更精確的理解,智能創(chuàng)作場景下對用戶素材進行智能配樂、文案生成、跨模態(tài)的轉換和生成創(chuàng)作等。
張德兵
在一場技術沙龍上,小紅書多模算法組負責人湯神總結了他們的多模態(tài)技術框架。能看到小紅書內部早就“多模態(tài)”方向,達成了一致。
不光集中目光在多模態(tài)上,AICG內容產出小紅書也沒打算放過。就在籌備大模型團隊的同時,公司內部還有多個獨立部門同時推進 AIGC 方向的落地探索。今年 4 月份,小紅書悄然上線了一款名為“Trik”的 AI 創(chuàng)作應用,主打 AI 繪畫。在用戶上傳任意照片后,該應用可一鍵生成藝術畫作。
來自36氪
也許是為了試探大環(huán)境對新進場的玩家還有沒有興趣吧。
AI“種草”,小紅書加速商業(yè)化
2023年以來,小紅書商業(yè)化腳步越來越快。先是董潔帶貨火出圈,又是“土撥鼠”上線搶占本地市場,緊接著又推出了“筆記”帶貨。而自始至終,小紅書一直奉行“種草”是提高商業(yè)轉化率的不二法門!肮P記”帶貨就是奔著更強的種草屬性去的,讓用戶減小看廣告的抵觸心理,提高用戶粘性,提升商業(yè)價值。
然而各個大廠都在開拓自己的“種草”模式。
抖音推出了圖文伙伴扶持計劃、百度通過黃油相機布局種草業(yè)務、微信推出小綠書、大眾點評通過新星計劃大肆招募小紅書KOC達人、拼多多試水達人種草計劃……
過去兩三年,中國互聯(lián)網的頂級掠食者紛紛把小紅書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在產品、運營等諸多層面進行模仿,以期孵化出自己的“種草”生態(tài)。
作為種草生意經的先行者,小紅書早就不是領先者了。認識到這一點的他們,認為現(xiàn)階段的大模型是個絕佳的機會,利用大模型讓創(chuàng)造成本和難度大幅降低,強化小紅書的搜索引擎能力,再打通“種草”和“拔草”之間的隔斷,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2021年的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小紅書技術負責人張雷表示,“小紅書在試圖突破線上線下的界限,用AI技術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的種草體驗。”
或許當時他也沒料到,僅僅兩年后AI的發(fā)展和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而小紅書卻是姍姍來遲。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