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靈的“好萊塢”夢
撰文 | 郝 鑫
編輯 | 吳先之
暑期影院上映了一部特殊的電影——《新世界加載中》,總時長180分鐘,制作過程全由AI來完成。同樣的短小精悍、元素豐富、具有視覺沖擊力,不少人將其稱為“AI版愛死機”(豆瓣評分高達9.4)。
這部AI電影的隱藏主角“快手可靈AI”,一直有個“好萊塢”夢。
去年,快手可靈聯合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等9位知名導演共同發(fā)起“可靈AI導演共創(chuàng)計劃”,制作出品9部AIGC電影短片。今年6月,可靈AI參與“成龍電影A計劃第七期”培訓,要求學員使用可靈AI工具,在限定的創(chuàng)作周期和成本內,創(chuàng)作AI電影短片。
快手董事長兼CEO程一笑提到,目前P(Prosumer)端付費訂閱會員貢獻了可靈AI將近70%的營業(yè)收入,這里的P特指自媒體視頻創(chuàng)作者和廣告營銷從業(yè)者等專業(yè)用戶。
這解釋了可靈高調“刷臉”的原因,向上打入高端化圈層,找行業(yè)專業(yè)人士背書,打造標桿案例,完成影響力和口碑傳播。
這樣的套路在行業(yè)中屢見不鮮,近兩年的電影節(jié)技術板塊,幾乎淪為了AI視頻公司團建,創(chuàng)始人們親自出馬對著底下的影迷大講特講PPT。
可靈AI難得之處在于,在同質化的競爭過程中,找到了技術研發(fā)、流量曝光與商業(yè)化之間的平衡,高效且有效轉化是關鍵詞。
快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可靈AI收入規(guī)模已經達到1.5億元。在推出10個月后(即今年3月)的年化收入運行率(ARR)突破了1億美元,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明星AI編程產品Cursor。
從流量爭奪、商業(yè)化變現到未來版圖規(guī)劃,可靈不止白日逐夢,更是把每一筆賬算到細處。
流量突圍
AI視頻自誕生起,就瞄準了國內外兩個市場。
愛詩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謝旭璋告訴我們,“做AI模型應用的企業(yè),第一天就得準備好出海”。愛詩科技的AI視頻產品“PixVerse”,2024年初上線海外版,今年6月份才推出中文版“拍我AI”。彼時,PixVerse的全球累計用戶數已突破6000萬。
謝旭璋初期便考慮全球化有兩個因素,一是直接面對Runway、谷歌這類最強的競爭對手,磨練技術和產品能力,他認為“一款好的產品天然具備全球化元素”;再者,當時海外AI視頻賽道的玩家不算太多,而抖音、快手等成功案例已經證明了中國團隊在視頻技術上的實力,在初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值得一試。
可靈背靠快手,在全球化這個問題上的路徑則更為清晰,前期要流量和用戶,后期要商業(yè)轉化。
無論國內外玩家,投流營銷都是第一步,可怎么投卻是一門學問。關于這個問題,各家答案不同。
similarweb網站統計顯示(2025年4月到6月),可靈在外鏈流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占比達59.94%,有接近85%的流量引向自身官網。字節(jié)即夢投流較弱,大部分的流量來自于旗下熱門剪輯工具“剪映”。PixVerse的主要流量轉化來自于蘋果網站,另有一部分來源于ChatGPT。
這三家目前是AI視頻賽道體量較大的玩家?伸`的主要策略是集中投網站,把所有流量集中在一處。即夢依靠生態(tài)體系,在熱門產品里跳轉獲得曝光。PixVerse則借助C端社交平臺優(yōu)勢,把重點放在App端營銷上。
投流數據非常直觀,AI產品榜6月數據顯示,可靈在網頁端優(yōu)勢明顯,訪問量高達1631萬。即夢和PixVerse則在App端月活遠超可靈,分別為3012萬和2121萬。
同樣是投流,可靈選擇外鏈引流網站比投App價格更低,前期投入和維護也更少。集中化投流帶來的好處是便于在前期培養(yǎng)起用戶使用習慣,AI視頻諸多功能要達到極致體驗很依賴于網站端,可靈想要留住專業(yè)用戶就得讓他們去網站嘗試完整版的功能。
Tap4 AI數據表明網站投流效果超過預期,可靈目前直接訪問流量占比達78.17%。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說明有大量用戶直接輸入網址或通過收藏等方式訪問可靈,已經在逐漸擺脫完全依賴網站跳轉方式。不過,AI視頻最終還是要轉變?yōu)樯a力工具,反映到數據上的指標就是網頁留存率,可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來源:Tap4 AI網站)
跟字節(jié)即夢比,可靈的短板便顯現出來。在沒有大肆投流的情況下,字節(jié)即夢App端通過站內倒流實現了月活增長,意味著剪映的用戶也在高頻地打開即夢。從數據上看,目前即夢App的月活量是可靈的近15倍。這也許表明,可靈的生態(tài)優(yōu)勢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暫時還沒有形成“快手-快影-可靈”之間的協同。
第一仗流量突圍結束,可靈通過網站撬動流量,以量來拉動用戶大盤。
截至今年4月份,可靈AI全球用戶規(guī)模突破2200萬,過去的10個月里,其月活用戶量增長25倍,累計生成超過1.68億個視頻及3.44億張圖片。
變現轉化率
網站的劣勢是點開即走,它就像一個漏斗,流量一擁而上而后又消失,很難把高質量用戶沉淀下來。
如果去觀察,市面上的AI視頻玩家都在“兩條腿”走路,即以網站引流,App來轉化變現。
App端是必要的,可以將一些復雜流程轉化為“一鍵操作”,比如將分鏡腳本、特效參數封裝為拖拽模塊,而網頁需要多平臺跳轉。像即夢處于抖系生態(tài)中,用戶更習慣于手機端操作,爆款特效需要調用手機攝像頭和相冊權限,同時還便于用戶分享,這些都彌補了網頁端不足。
更為重要的是,App里可構建閉環(huán)付費體系,商業(yè)變現和數據資產沉淀更為成熟。因此,把App的下載量和收入作為一個參考維度,可以對AI視頻產品商業(yè)化有一個具象化的認知。
這里我們選取PixVerse和可靈作為對比,兩款產品路線不同,卻各有千秋。
PixVerse以C端為主,曾憑借“毒液”等多款模型模板出圈,App熱度一度趕超TikTok沖到美國總榜第四,相關視頻創(chuàng)作在TikTok等平臺累計播放量超數十億次。可靈主打專業(yè)化、高端化路線,靠模型效果掀起了幾波熱度,最終也體現到了用戶規(guī)模和流量上。
對于訂閱制或內購為主的App,下載量與收入呈正相關性。
數據顯示,從2024年7月31日至2025年6月30日,PixVerse的蘋果商店的總下載量為4237萬次,總計收入為30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159萬元)。每個下載用戶帶來的平均收入為0.07美元,打開率49.29%,平均會話數15.62次,平均會話時長1分鐘,平均時間/用戶為17分鐘。
同樣時間段內,可靈的蘋果商店的總下載量為652萬,總計收入為29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88萬元)。每個下載用戶帶來的平均收入為0.45美元,打開率39.53%,平均會話數24.63次,平均會話時長53秒,平均時間/用戶為24分鐘。
從獲客能力看,PixVerse蘋果商店的總下載量是可靈的6.5倍,背后可能得益于其在蘋果上的投流和低門檻、高普適性,從而吸引了更多的用戶下載。可靈下載量雖稍低,但結合其收入表現,說明其并不追求“廣撒網”式的獲客,而是傾向于吸引“高價值潛力用戶”,獲客策略更精準。
這與程一笑所提到的P端路線一致,由此帶來了高年化收入運行率和商業(yè)變現效率。
可靈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是PixVerse的6.4倍,且在下載量僅為PixVerse的15.4%的情況下,總收入幾乎持平,反映出可靈的用戶付費意愿或付費能力更強,篩選用戶策略的效果顯著。
上述案例僅反映了可靈商業(yè)化的一角,傳遞出的信號卻十分清晰:可靈已經走過單純追求規(guī)模階段,轉而要實現高商業(yè)回報率,服務P端、B端專業(yè)用戶群體。
想象力
可靈在快手內部頗受重視,為此特別成立了“可靈AI事業(yè)部”,并將該事業(yè)部與主站、商業(yè)化、電商、國際化、本地生活并列為一級業(yè)務部門。這也是近3年時間內,快手唯一新建的獨立事業(yè)部。
對快手而言,可靈早已超出了一款產品的意義,某種程度上象征著快手的未來。可靈已經完成了“技術-流量-商業(yè)化”的階段性驗證,在此基礎上,它又兼具對內和對外的雙重屬性。
可靈對內屬性的核心是“生態(tài)協同放大器”。
快手的流量和用戶,能在可靈這里得到深度復用。通過向電商商家、內容創(chuàng)作者等群體“定向滲透”,精準觸達高價值群體,降低外部獲客成本。
快手包括廣告、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直播等在內的商業(yè)化路徑,也為可靈提供了現成的落地場景?伸`可作為快手電商商家工具,擴大B端收入;為優(yōu)質內容創(chuàng)作者提供技術支持,從內容收益中分成;甚至成為快手“會員體系”的增值服務項目,來提升用戶的付費率。
對外的主要目標是獨當一面,扛起商業(yè)化大旗。
截至目前,可靈已與包括小米、亞馬遜云、Freepik、藍色光標、網易等在內的數千家企業(yè)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AI視頻能切入的賽道,集中在電商、互聯網服務、游戲、汽車、快消、影視幾個主要行業(yè)。
檸萌影視與可靈的合作,嘗試了一種新的影視宣發(fā)方式。7部待播作品,使用可靈創(chuàng)作出AIGC動態(tài)海報。在與網易《逆水寒》的合作中,創(chuàng)新AI“圖生動圖”的玩法,用生成定制化角色來吸引玩家付費。
光子星球還了解到,可靈在AI視頻賽道打出了技術的強心智。部分大廠雖然擁有自研視頻模型,但在某些具體功能和生態(tài)開放體系當中,仍傾向于集成可靈大模型。
不過,考慮到行業(yè)滲透的漸進性,可靈的商業(yè)化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
不同行業(yè)呈現出了差異,例如在游戲、互聯網服務等行業(yè),對AI視頻生成的需求量大,質量要求相對寬松,采納率也較高。而在汽車、快消等行業(yè),客戶愛惜品牌形象“羽毛”,對AI工具態(tài)度較為謹慎,僅偶爾為打造“AI感”而使用。
這就導致了AI視頻滲透水平的參差不齊,據行業(yè)內人士估測,目前整體AI素材的滲透率約在30%左右。
在電商、游戲、網絡服務等行業(yè),部分典型客戶的滲透率達到了60%。在影視、短劇行業(yè),AI的可用性尚未達到預期,大量集中在買量階段。諸如運營、創(chuàng)業(yè)構思,AI滲透率可達50%,但放到拍攝和后期特效環(huán)節(jié),則降至15%-20%。
這樣一來,可靈的商業(yè)化道路也才剛剛開始,從用得上到用得好,中間隔著各行各業(yè)。
原文標題 : 可靈的“好萊塢”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