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DRG專欄系列之二:DRG支付體系構建的國際經驗借鑒(臨床數據篇)

2019-01-09 14:42
動脈網
關注

而ACHI 基本上是基于ICD-10 和 ICD-9-CM 美國擴增版而創(chuàng)建的。2010年,ICHI的結構、內容的模式和編碼規(guī)則最終確定。2012 年10月發(fā)布了ICHI的alpha版。2017年將更新為β版,到目前為止尚處于測試階段。

1978年,美國國家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根據各方面的需求,組織了許多學術組織修訂和出版國際疾病分類第9版的臨床修訂本(ICD-9-CM)!芭R床”兩字強調了它修訂的內容更適用于疾病數據的報告、報表的編制和資料的比較。它有助于內部或外部對醫(yī)療服務的及時性和適當性進行評估。ICD-9-CM共分為三卷,第一、第二卷完全與ICD-9兼容,但在編碼的第5位上對ICD-9進行了增補。第三卷則是對國際醫(yī)療操作分類的改編,為了保持其與臨床和當代科學的同步發(fā)展,每年都對ICD-9-CM-3進行修訂和補充,糾正錯誤并增加新的條目,所列內容更新更全。

ICD-9-CM-3手術操作分類系統(tǒng)的編碼組織結構沿用ICD-9的三層樹型結構,第一層是類目,編碼形式采用2位數字(00-99);第二層是亞目,編碼形式采用1位數字(0-9);第三層是細目,編碼形式采用1位數字(0-9),部分亞目中未定義該層細目。每個細目作為最終分類,同時可以包括同類手術操作的不同術式。

該分類體系聚類性強,便于數據統(tǒng)計,但存在編碼精度較粗不利于深層次應用的問題,在實際應用方面,臨床,科研需要精度較高的編碼。

隨著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的修訂,美國開展了相關研究,開發(fā)制作了適用于臨床的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臨床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linical Modification of 10th, ICD-10-CM)和手術操作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 Procedure Coding System, ICD-10-PCS)。并在2015年10月正式替換為ICD-10-PCS。

對上述幾個主要的手術操作分類系統(tǒng)進行對比分析,如表所示:

綜上所述,上述幾個主要的手術操作分類方法各有特點,ICD-10-PCS 覆蓋范圍更廣、ICHI 則更為基礎,ICD-9-CM3的臨床適用性最強。

五、病案首頁數據質量與正確分組的關系

DRG是依據住院病案首頁中的主要診斷、其他診斷、手術操作等數據進行的分組,DRG分組后的病組平均住院日、平均費用等數據的準確性依賴于該地區(qū)同病種病例的數據量及數據質量。因此,提高病案首頁數據質量,規(guī)范病案首頁填寫與編碼行為,對于正確分組十分必要。

盡管各個國家的DRG版本都結合各國特點有本土化設計,但總體而言,分組邏輯和方法大體相近,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的分類策略:

先將病例按照主要診斷進行分類,形成以解剖和生理系統(tǒng)為主要分類特征的MDC(Major Disease Category, MDC指主要診斷按解剖系統(tǒng)及其他大類目進行分類的結果);然后綜合考慮主要診斷和主要操作,將病例細分為ADRGs( 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ADRGs 是指主要診斷或主要操作相同的病例,或從分類過程上看,指只利用主要診斷和操作進行分類,而未考慮病例個體特征、合并癥和并發(fā)癥的病例類別。1個ADRG中包含1個或以上的DRGs) ;第三步綜合考慮病例的其他個體特征、合并癥和并發(fā)癥,將ADRGs細分為DRGs。

MDC劃分的過程通常只使用主要診斷編碼,從MDC到ADRGs的過程則會同時使用主要診斷編碼和主要操作編碼,而從ADRGs到DRGs這個過程則會用到其他診斷和操作,以及反映病例個體特征的其他變量。具體如下圖所示:

DRG分組過程與編碼之間的關系

因此,DRG分組過程本身對病案首頁的數據質量,尤其是編碼的數據質量要求極高。以CN-DRG分組方案所需要的病案首頁數據字段需求為例:

因此,加強對病案首頁數據質量的管理規(guī)范,需要醫(yī)院內部多部門密切配合:

臨床醫(yī)師應當按照要求準確填寫診斷及手術操作等診療信息,并對填寫內容負責;編碼員應當按照要求準確區(qū)分疾病分類和手術操作代碼(臨床醫(yī)師已做出明確診斷,但書寫格式不符合疾病手術分類規(guī)則的,編碼員可按分類規(guī)則實施編碼);醫(yī)療機構應做好住院病案首頁費用/成本歸類,確保每筆費用/成本類別清晰、準確;信息管理人員應當按照數據傳輸接口標準及時上傳數據,確保住院病案首頁數據完整、準確;同時,在應用 DRG的地區(qū)開展病案首頁定期督導檢查,通過督導檢查不斷發(fā)現數據質量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并持續(xù)加強對醫(yī)生和編碼員的培訓等,也是提升整個地區(qū)病案首頁數據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六、DRG實施與高編碼(up-coding)問題

高編碼(或稱為編碼過度、編碼升級、低碼高編)是指為了提高衛(wèi)生服務提供的補償而對患者的資料進行錯誤的編碼和分類。這種行為會導致衛(wèi)生統(tǒng)計數據的歪曲和籌資體系的濫用。在實行DRG定額支付后,面對強加的預算限制,醫(yī)院可能傾向于錯誤編碼。

由于醫(yī)療診斷中存在“醫(yī)學問題的合理多變以及不確定性,診斷上的細微差別以及措詞上的輕微不精確都可能造成DRG補償的重大后果”。這些“醫(yī)學上的多變和不確定性”造成了醫(yī)院(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和對醫(yī)療費用進行補償的保險公司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高編碼問題在理論上不可避免,不管怎么做,都會發(fā)生。

美國在實施DRG的最初十年,每當對 DRG系統(tǒng)做一次修訂之后,就會出現新一輪的高編碼。Silverman和Skinner也論證過高編碼風險廣泛存在的問題,發(fā)現在25%的非營利性醫(yī)院和32%營利性醫(yī)院中存在高編碼風險問題。

許多國家正在研究抑制這類現象的辦法,例如建立獎勵制度以鼓勵醫(yī)院正確編碼。德國研究發(fā)現光靠醫(yī)學記錄文檔難以提供足夠的編碼信息。但也有研究顯示許多醫(yī)院都發(fā)生錯誤編碼的現象主要集中在“編碼過低”(under-coding),為此導致醫(yī)院費用補償不足,但在這方面醫(yī)院比“編碼過度”更為關心。因此,加強編碼準確性的方法,例如,編碼人員持續(xù)教育和培訓等,需要明顯加強。

版權聲明:本文中的大部分觀點屬于劉芷辰博士個人博士后課題研究成果,所引用的文章及觀點屬于作者在公開渠道獲得的文獻作者的觀點,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參考文獻:

1. 鄧小虹. 北京DRGs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M].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5。

2. 2017年4月17日,ISO/TC215全會及工作組會議暨國際健康信息標準化高峰論壇DRG標準化分論壇上,國家衛(wèi)計委醫(yī)政醫(yī)管局DRGs質控中心ICD編碼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信息中心及病案統(tǒng)計室主任黃鋒演講稿:DRG-PPS對ICD編碼的應用需求。

3. 陳華,張曉. 中國版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的制定及在醫(yī)療保險中的應用探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301-304。

4.黃鋒,楊健,趙恩慧. 基于診斷名稱的疾病分類轉換 [J]. 中國醫(yī)院管理,2003,8(23):30-31。

5. 慈璞媧,劉愛民. 國際常見手術及操作分類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J].中國病案,2015,16(9):29-32。

6. 劉愛民.國際疾病分類第九版臨床修訂本手術與操作ICD-9-CM-3[M]. 201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3。

7.黃鋒,陳劍銘,郭默寧,等. ICD-10北京臨床版的設計與實現[J]. 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1,27(11):835-838。

8. 趙穎旭,江芹. 美國Medicare住院支付改革的經驗借鑒及對中國的啟示 [J].中國衛(wèi)生經濟,2013(6):95-97。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