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提高藥物研發(fā)效率,AI制藥還能做些什么?
《紐約時報》高級科技記者約翰·馬爾科夫曾說過,“人工智能就像把新榔頭,每個領域都是顆釘子,都可以敲一下!彪S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AI去敲醫(yī)藥領域這顆釘子已是可以看見的事實。當人工智能大步邁進制藥行業(yè),兩者之間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本文首發(fā)于智能相對論,作者顏璇,以下帶來億歐智庫精選:
在藥物保健這個領域,AI這把榔頭來勢洶洶,先有AI制藥企業(yè)晶泰科技完成了約1500萬美金的B輪融資,后有制藥巨頭羅氏以19億美金收購腫瘤大數據公司FlatironHealth的全部股份,積極布局數字化和AI。
在制藥這件事上,AI正在全面提升人類的效率
新藥研發(fā)周期長、投入大、持續(xù)時間久、效率低,一直是醫(yī)藥領域的“心腹大患”。根據塔夫特藥物發(fā)展研究中心的數據,一款新藥的面市從藥物發(fā)現到獲得FDA批準平均大約需要96.8個月。而在成本上,德勤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12家主要制藥公司的獲批藥物開發(fā)成本已經增加了33%,每年約16億美元。
AI的加入,讓人看到了可喜的改變。根據TechEmergence的研究報告,AI可以將新藥研發(fā)的成功率從12%提升至14%, 這僅有的2%的增長不容小覷,可以為整個生物制藥行業(yè)節(jié)省數十億美元,同時,還可以省下很多研發(fā)時間。
谷歌和斯坦福的研究人員致力于利用深度學習開發(fā)虛擬篩選技術,以取代或增強傳統(tǒng)的高通量篩選(HTS)過程,并提高篩選的速度和成功率。
另外,除了成功率,我們還可以用AI在風險率上面“做文章”。據高盛在16年年底的一份人工智能報告顯示,通過實施機器學習和AI,在獲批藥物的平均年度開發(fā)成本為16億美元(包括與失敗藥物相關的成本),或者失敗藥物的年度成本為300億美元(這筆資金完全可以平均分配給獲批的藥物群)的情況下,人們有望將藥物開發(fā)與發(fā)現的相關風險減半。如此,到2025年,全球制藥行業(yè)每年即可節(jié)省約260億美元。
除了提高效率,AI制藥還有哪些可能
經過走訪一些公司,智能相對論分析師顏璇了解到AI制藥目前至少可以做到這些。
1.填上兒童用藥的坑。
長期以來,由于兒童專用藥不足,很多患兒都會服用成人藥,而成人藥里所謂的“兒童酌減”存在著巨大的用藥安全風險。根據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結果顯示,中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9%,其中新生兒高達24.4%,分別是成人的2倍和4倍。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據中國婦女報報道,在藥品生產企業(yè)看來,兒童藥的各項指標比成人藥更嚴謹,劑型比成人藥要求更高,各方面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兒童藥品臨床試驗風險大,而適用年齡層窄,口味還需特殊調整,這都增加了企業(yè)的生產和研發(fā)成本。
除了兒童用藥要求更高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供給方太少,在我國,全國藥品生產企業(yè)有8000多家,其中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企業(yè)僅占0.1%,也就是只有8家生產兒童專用藥品。
從這個現狀來看,AI助力兒童用藥的研發(fā)十分必要。
首先,AI在數據上絕對是個中高手。AI藥物研發(fā)的底層核心就是知識圖譜,其實質就是將來自實驗室的理化數據、各種期刊文獻中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數據等原本沒有關聯的數據連通,將離散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從而提供有價值的決策支持。通過AI掌握的數據,我們可以去實驗不同的藥量所產生的影響,最終找到最準確的用量,還可以進行藥物口味的數據管理。而這一切,周期不會太長,消費者也不需要為此承擔太多的成本。
其次,兒童用藥市場其實頗有潛力,有待企業(yè)挖掘。AI通過機器學習,不但可以加速時間,還可以提高到達后期試驗階段藥物的成功概率。如果AI可以減少藥物試驗的風險,就可以為大型制藥公司節(jié)約大量成本,使其能夠騰出資源集中于尋找更有潛力的機會。
2.讓中藥變得可靠。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順天德中醫(yī)醫(yī)院院長王承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院內制劑是中醫(yī)院的一大特色,但是,眾多制劑因審批困難而放棄使用。為什么審批困難呢?關鍵在于一個“可靠性”。
雖然市面上還是存在很多療效上佳的中藥,但事實上的安全并不是純粹的安全,還是有很多潛在的未知的危險因素。許多人并不信任中藥,因為大部分中藥都標明不了具體的分子學藥理機制及毒副作用。在中藥藥劑里,我們無法知道某味草藥的有效成分到底是哪個分子,它又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相比之下,西藥更能得到人們的信任,它有著大量的臨床數據和科學理論的支撐,西藥的說明書上能清楚地標明該藥的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
所以,如果能把AI藥物發(fā)現的技術用于中藥研究,將是中藥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ADI中國三十周年感恩回饋助力企業(yè)升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