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攜程、滴滴都喜歡大數據殺熟,大數據的原罪究竟是什么?
住地周圍布滿了重慶小面的老字號和前二十強,所以我經常在路邊的塑料凳上端著瓷盆扒拉下一碗當早飯。時間久了,發(fā)現這樣的早飯除了有口福還能飽眼福,經常有各種豪車、名車停在路邊。這些車的車主人們,有的衣著光鮮、有的金光內斂,和所有客人一樣,一碗小面下肚,抹一抹嘴,收獲走一頓心滿意足的早餐。
這一碗小面,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富貴賤,童叟無欺6塊錢。看著開走的車尾,心里捉摸著:如果這碗小面提價成10塊,估計這些開著豪車名車來吃的客官們嘴上會嘟噥一句“貴嘍”,手里照樣掏錢買單。再看看自己端著的小面,估計漲價到7元我還是會吃?墒敲骛^老板們?yōu)槭裁床惶醿r呢?從經濟學上來講,老板們根據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定價。換成“講人話”,就是店老板們要找出賺錢總量最多的那個價格。因此,面館老板們考慮定價的核心是對價格承受能力較弱的大多數,賣出一碗10元貴的抵不上賣出三碗6元便宜的。
在經濟學上,車主們愿意掏而不用掏的4元錢,我愿意掏而不用掏的1元錢,還有張三李四王五麻子不用掏的X元錢,加總起來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剩余”這部分消費者愿意付卻實際省下來的錢,商人當然是想賺的,而且有非常簡單的方法:看人定價,一人一價(經濟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價格歧視”)。比如,對開著全球限量款來吃小面的,50元一碗;上班金領族,10元一碗;老外6美金一碗......
理論上雖然清晰簡單,但在現實生活中,面館老板并沒有搞“價格歧視”,這可并非出于老板的良心發(fā)現,主要是客觀規(guī)律和市場競爭的約束。
第一,搞“價格歧視”的基礎,就得搞清楚客人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這就有“信息成本”。開限量款是個很直觀的辨識緯度,但如果開車來的是車主的專用司機或者車主步行來吃,那怎么識別?上班金領又怎么判斷?所以“信息成本”限制了“價格歧視”的運用。
第二,搞“價格歧視”需要具有壟斷市場的能力。如果重慶所有小面都是一個老板,你想吃小面都得上他家的館子,那老板給你定個“個性化”價格,你也只能接受。否則,轉個街角就還有一家賣6元小面的店,“價格歧視”也搞不成。
第三,搞“價格歧視”需要消費者對產品服務沒有或很少有可替代的選擇。好在重慶好吃的早點還有很多,重慶人民的口味也夠多樣化,很多小吃可以替代小面(經濟學上叫“替代效應”)。假如重慶人民的早飯非小面不可,那即使沒有壟斷面館的力量,全行業(yè)一起搞“價格歧視”,消費者也沒得跑。
所以,是信息成本、壟斷條件和替代效應,約束了老板們的行為,產生了消費者剩余,增加了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福利。
可惜的是,“大數據”,正在通過科技的力量,化難為易(降低掌握消費者個人情況的信息成本、以“馬太效應”的威力打造壟斷型平臺、塑造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降低可替代空間)悄無聲息地侵蝕“消費者剩余”。
這就是最近接二連三發(fā)生的熱門事件背后的嚴酷現實:
在你享受更好的服務之前,也許大數據先把你的剩余收走了。
在你剩下更多的時間之前,也許大數據先把你的時間占滿了。(此條與這次的小面無關,特指各種APP微視頻的風起云涌。)
怎么辦呢?人與機器智能的斗智斗勇已經不僅僅是大銀幕上的科幻,就在身邊。在老板們賺錢的正當欲望(亞當斯密)和“大數據”科技的無所不能面前,作為弱勢的消費者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招:讓自己在“大數據”面前盡可能“保持神秘”。每次仔細看各種網站、APP等等的協議內容,那里隱藏著各種授予他們搜集你數據權利的條款。多注冊幾個不同帳號,多備幾款手機。趕快把長輩們教會電腦購物、手機下單,自己的東西分散一部分讓他們去買。
第二招:讓自己成為不可被忽視的“大多數”。一個個消費者勢單力薄,聚合起來卻是不可被忽視的“大多數”。始終保持對壟斷的警惕:學法律的推動反壟斷立法和執(zhí)行;能碼字的多普及反壟斷意識;發(fā)現“價格歧視”行為的及時傳播曝光;關注、支持向壟斷發(fā)起挑戰(zhàn)的市場競爭力量......
第三招:讓自己變得更有“彈性”。熊貓只吃竹子,竹子開花了就可能有滅頂之災。盡量不要讓任何品牌或服務成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東西,包括口味。這樣,在某個品牌或服務對你“價格歧視”的時候,就可以輕易離開或降低消費頻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明智的時代,這是愚昧的時代;這是信任的紀元,這是懷疑的紀元;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的春日,這是失望的冬日;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都將直上天堂,我們都將直下地獄......”(狄更斯《雙城記》)
在大數據面前,網聚人的力量!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ADI中國三十周年感恩回饋助力企業(yè)升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