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事件背后:百度的AI不平路
7月3日,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在北京如期開幕。
早上9點半,百度CEO李彥宏如期上臺演講,但沒多久意想不到的一幕就發(fā)生了:一位不明身份的人士將手中的礦泉水潑向李彥宏的頭部。李彥宏隨即甩了一句“what’s your problem?”,在簡單擦拭面部后繼續(xù)自己的演講,還頗為冷靜地說道:“在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fā)生,但是前進的決心不會改變,AI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
百度官方不久后對此事的回應也頗為有趣:“今天AI開發(fā)者大會上,有人給AI‘潑冷水’。我們想說,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
將“潑冷水”的對象轉移到AI上,百度公關的確挺機智的,不僅向公眾表達了百度對AI的決心,還暗喻了百度的AI發(fā)展。
的確,縱觀百度的AI發(fā)展之路,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就毫無征兆的發(fā)生了,有的還把百度好好折騰了一番。
百度的AI不平路
2014年,轉型中的百度加速AI化,在人才、研究院等基礎設施方面不遺余力,找來了吳恩達坐鎮(zhèn)百度研究院,面對興起的深度學習等AI時代大潮,彼時的百度一躍成為閃耀的“弄潮兒”。第二年,百度無人車亮相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大會。
2016年的百度聯(lián)盟峰會上,李彥宏給出了“人工智能是互聯(lián)網下一幕的動力核心”這一觀點。這意味著,百度已經將AI完全提升到最高戰(zhàn)略層面。同年,百度產出了標志性的AI成果,初代百度大腦正式亮相。
但震蕩也在百度內部悄悄蔓延。2017年3月,吳恩達和百度突然宣布“分手”,此時距離陸奇加入百度才兩個月。隨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陸奇開始進一步將百度帶入到AI的深水區(qū),2017年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上,陸奇提出了“All in AI”的口號,再次提振了百度向AI進發(fā)的決心。
當外界認為陸奇將帶領百度筑起堅固的AI護城河時,陸奇卻在2018年5月離開了百度,百度再次回到“李彥宏時代”。
值得慶幸,核心掌舵人的離開,并沒有讓百度在AI上“擱淺”,百度已經在基因上徹底得到改變,外界對于百度的認知中,AI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標簽。
向AI持續(xù)轉型和發(fā)力的百度,這一路并不是一直順風順水,吳恩達和陸奇的短暫加盟,相信也讓百度感受到了權力交接和人事變動帶來的內部疲憊。
但對于百度而言,他們的小憩充分強化了百度押注AI的決心,讓百度在移動互聯(lián)網之后起碼有了些清晰的發(fā)展方向。但在商業(yè)江湖中,衡量成敗的最佳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產出成果。
百度的AI路雖不平,但產出許是百度喜聞樂見的。今天我們在百度的AI版圖中看到了很多技術能力和落地案例,一些技術能力讓百度收獲了榮譽,一些案例讓百度嘗到了先發(fā)的甜頭。
顯然,百度已經離不開AI,而這條路未來的不平,百度依然需要想辦法克服。
百度比任何人都渴望AI
如今,百度或許最不愿人們提起那個曾經給予它無盡榮耀的詞——BAT。單從財務層面來看,百度在BAT中已經妥妥是落后的那個,而且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xù)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在系列社會事件風波后,百度名副其實地站在了“輿論下風”。這也導致很多人開始小看百度,認為百度不可能有所作為。
正是在這樣環(huán)境下,受到各方壓力的百度一次次尋求著可靠的轉型,并最終明確了AI的大方向。
百度所拿出來的AI成果也足夠有誠意,某種程度上,透過百度的AI布局和決心,外界能在百度身上看到一些曾經的影子和只屬于巨頭的能力,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各個場景的落地,百度憑借著AI在某些領域站到了前面,同時也挺在了最前線。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百度之所以要押注AI,不是為了挽回什么輿論口碑,而是要對自己的生存發(fā)展負責。移動互聯(lián)網末期,百度并沒有做對所有的選擇,比如O2O上的失利,這把百度丟到了一個重新思考方向的地步。
這樣的境況,使得百度比任何人都要渴望一個新的方向,渴望一個可持續(xù)的新的增長動力。恰逢AI勢起,因此AI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百度的“救命稻草”。
準確來說,處在轉型時期的百度并非在一開始就渴望AI,而是在持續(xù)的摸索和反復驗證中最終選擇了AI。在持續(xù)嘗到AI的一些甜頭后,百度才真正渴望AI成為其長期的驅動力。
縱觀整個AI賽道,除垂直玩家外,百度以綜合巨頭的身份所亮出的AI成績相對來說還是可圈可點的,起碼在某些領域是這樣的。
現在來看,對于AI的渴望讓百度在幾經轉折后已經漸漸適應了新時代的生存和競爭法則,這也導致百度敢于顯露出由自己建立新秩序的野心,比如以自主創(chuàng)新的模式創(chuàng)造新的技術體系并吸引全球的開發(fā)者來使用。
但生態(tài)能力之外,AI能否真的從變現層面成為百度的下一個核心商業(yè)化驅動力,仍然需要百度去繼續(xù)探索。
百度對AI需要更多耐心
以BAT三巨頭為參照,近幾年三者的戰(zhàn)略有明顯的區(qū)別。騰訊堅信產業(yè)互聯(lián)網是未來,阿里更傾向于把持“云的能力”,百度則是全面AI化。
誰都沒有錯,宏觀上看,AI將會成為未來的“水電煤”,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共同驅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但百度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已經落后于阿里騰訊,這是比較致命的。即便是從三巨頭各自的生態(tài)場景看,百度的豐富度也要遜于有著龐大生態(tài)的阿里和騰訊。
但現在,AI有望成為百度追趕他們的有力武器。起碼從AI這一賽道來說,百度向外界發(fā)出的聲量要比阿里和騰訊大得多。
這或許能夠成為百度的一次好機會,因為AI技術落地需要拓展更多的交互性新場景,比如車內外場景等等?陀^上看,如果百度能夠在這樣場景取得技術優(yōu)勢,那么相應地就能建立新的流量入口,百度或許也有機會重寫書寫互聯(lián)網格局。
但這些美好的想象對現在的百度來說為時尚早,因為AI產業(yè)本身還未成熟,技術的成熟并不代表應用的成熟,應用的成熟并不代表商業(yè)化的成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百度在AI上的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一系列的AI成果也讓百度看到了重返巔峰的機會。
只是對于這條漫長的AI路來說,百度的AI熱情定然還會被“潑冷水”,所以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機會,追上甚至是趕超其他人,仍然且必須要對AI保持足夠的決心和耐心。
本文記者史怡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