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Gartner發(fā)布AI技術成熟度曲線,Edge AI、AutoML等或將最先實現商業(yè)化

2019-08-23 10:59
動脈網
關注

近日,圍繞現在AI的定位、未來AI的發(fā)展狀況、如何抵達未來三個話題,老牌信息技術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發(fā)布了最新版的AI技術成熟度曲線。

Gartner發(fā)布AI技術成熟度曲線,Edge AI、AutoML等或將最先實現商業(yè)化

在曲線的峰值處,我們能看到AI Paas(人工智能平臺服務)、Auto ML(自動化機器學習)等12項技術成為了人們這一階段對AI最大的期待。

相比之下,Robitic Process Automation Software(機器人自動化運行軟件)、GPU Accelerators(GPU加速器)、Speech Recognition(語音識別)或將成為最快落地的AI項目。

而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創(chuàng)造一個像人一樣的AI)、Autonomous Vehicles(自動駕駛汽車)、Quantum Computing(量子計算)等技術實現難度有待考量,或許還需要超過1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對比2018,哪些技術發(fā)生了變化

在理解2019AI技術成熟度曲線前,我們先回顧一下Gartner在2018年的曲線中都預測了什么。

Gartner發(fā)布AI技術成熟度曲線,Edge AI、AutoML等或將最先實現商業(yè)化

通過兩條曲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學習)、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s(知識管理工具)、Commercial UAVs(商用無人機)、Crowdsource(眾包)、Human-in-the-Loop(人機回圈)這7項技術已經從19年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中消失。

相反,AI Marketplaces(人工智能市場)、Reinforcement Learning(強化學習)、Decision intelligence(決策智能)、Data number and Annotation service(數據編號和注釋服務)、Explainable AI(可解釋人工智能)、Edge AI(邊緣人工智能)、Auto ML(自動化機器學習)、Insight Engines(洞察引擎)8項新技術則登上了新一版的人工智能曲線。

這里存在一些技術同時存在于兩條曲線上,但是其位置發(fā)生了比較大的移動,比如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實現的預期時間有了較大的提升,從下滑曲線的一側移至了上升的一側;近期廣泛活躍于世界各國的Autonomous Vehicles(自動駕駛汽車)則遭遇了期望的下降與實現時間延長的雙重沖擊。

2019年,哪些技術將迎來商業(yè)化?

對于困擾人工智能企業(yè)久矣的商業(yè)化問題,Gartner認為,Custom-developed AI Solutions、AI cloud services and APIs、Search and insight engines、AI embedded in ERP, CRM, HR applications、Automated ML將最先進入企業(yè),成為最有可能實現商業(yè)化的技術。

但是,要實現上述技術,以及曲線中提到的其他稍顯遙遠的技術,道德和倫理的建立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面前,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認知革命。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