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無法“遮羞”, 輸入法逼近AI賽點
CTR發(fā)布的一份名為《2019年手機輸入法語音輸入功能市場研究報告》的內容,在坊間引發(fā)了不小的非議。
按照報告中披露的信息,搜狗、百度、訊飛占據了輸入法市場95%的市場份額,隨后話題轉向語音輸入的細分場景,卻指出搜狗、訊飛、百度三家的市場占比分別為76.9%、9.4%和7.8%。
話題的爭議性也在于此。傳統(tǒng)認知中三分天下的輸入法市場,在CTR的報告中儼然出現(xiàn)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哪怕在競爭殘酷的互聯(lián)網市場里,揶揄友商為自己貼金的做法屢見不鮮,多半也是建立在相對平衡的基礎上,如此夸張的數據對比可謂鮮有前例。
不過拷問智商的數據背后,也向外界傳遞了這樣一個事實:原本格局板結的輸入法,正在經歷新的賽點。
到底誰在夸張?
巧詐不如拙誠。越是夸張的數據報告,越容易吸引“吃瓜群眾”的興趣,韓非子在《說林》中的告誡,如實反映在了輸入法的市場份額之爭中。
可以聯(lián)想到的賽諾在今年7月初發(fā)布的《2019年語音輸入法簡析》,搜狗、百度和訊飛三款輸入法的產品認知度分別為72.3%、58.51%和48.82%,但在語音輸入的占比中,訊飛輸入法高達61%,百度和搜狗分別為44%和38%。
另一份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第三方手機輸入法專題研究報告》中,搜狗、百度、訊飛合計占有95.1%的市場份額,其中在語音輸入的用戶規(guī)模上,百度以2.71億的用戶規(guī)模位列第一,搜狗以2.47億的用戶規(guī)模緊跟其后,排名第三的訊飛輸入法有1.54億的語音輸入用戶。
簡單對比三份第三方報告,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抽樣標準和樣本量,但從最后給出的數據來看,賽諾和艾媒咨詢的數據不乏一定的客觀性和合理性。
一方面,搜狗、百度、訊飛輸入法三巨頭競爭格局,可以在很多第三方報告中找到相似的答案。同時百度輸入法早在今年1月份就推出了AI探索版,直接將語音輸入設定為默認輸入法,合理解釋了百度輸入法在語音輸入一環(huán)的優(yōu)勢;
另一方面,訊飛輸入法雖然在市場份額上低于搜狗和百度,但2014年就開始將語音輸入作為差異化賣點,即使在語音輸入的準確性、可玩性等方面可能不敵百度和搜狗,時間上的優(yōu)勢照舊可以對市場份額作出注解。
反觀CTR的報告中,顯然有著一揚二抑的態(tài)度,比如搜狗輸入法占據了超過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語音請求次數遠超百度與訊飛之和。自相矛盾的是,CTR的報告顯示搜狗輸入法的日活為2.53億,2018年國內輸入法的用戶總數就有7.2億,仍然得出了搜狗遠遠高于百度和訊飛活躍用戶總和的結論。
除了CTR的報告本身,還可以從搜狗和科大訊飛的財報中找到端倪。
據搜狗發(fā)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3.036億美元,同比增長1%,凈利潤為2130萬美元,同比下滑35.8%。而在搜狗的營收邏輯中一直都采用“三級火箭”的策略,即通過輸入法的龐大用戶量帶動瀏覽器的安裝,再通過瀏覽器導流量到搜狗搜索進行變現(xiàn),可以說搜狗輸入法的日活的增長直接關系著搜狗的整體營收。
而在科大訊飛發(fā)布的2019年年中財報中,訊飛輸入法和智能硬件類產品組成的To C業(yè)務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5.31億元,同比增長41.30%。考慮到訊飛輸入法1.4億的活躍用戶,對營收的驅動增長能力或許不輸于搜狗輸入法,至少在語音輸入的品牌認知和流量供給層面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
或許CTR的報告中有背后金主自導自演的成分,又或許本身在抽樣時就存在不合理,同時在無意中揭示了這樣的風向標:語音輸入逐漸成為各大輸入法關注的重心,乃至于有必要刻意凸顯這一維度的數據優(yōu)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