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冷靜、市場火熱,具身機器人的AB面
作者/慶福
編輯/嘉嘉
日前,智能整機及傳感器企業(yè)帕西尼完成新一輪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京東戰(zhàn)略領投。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帕西尼之外,在過去三個月,京東還投資了智元機器人、千尋智能、逐際動力、眾擎機器人等另外五家機器人公司。
具身機器人已經掀起了融資潮,但相比公眾所期待的萬億級市場規(guī)模,具身機器人的投融資數(shù)量和規(guī)模遠遠低于大家的期待,朱嘯虎甚至公開表示已經推出數(shù)家具身機器人公司,認為行業(yè)存在泡沫,需要理性。
而在資本冷靜時,不論是在C端的消費機器人,還是B端的工業(yè)機器人都呈現(xiàn)出熱鬧的勢頭,可以說如今的具身機器人市場,正處于熱鬧與冷靜的AB面。
【1】具身機器人成“表演咖”
具身機器人究竟能干什么?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央視春晚上,16臺宇樹“福兮”具身機器人組團表演東北大秧歌。
機器人扭秧歌也成為春節(jié)期間的熱點話題,據(jù)微信指數(shù):1月29日,人形機器人指數(shù)日環(huán)比增長594.84%,其中人形機器人的直播指數(shù)增長更是達到8916倍。
(來源:微信)
而在宇樹科技京東平臺上,標價為9.9萬/臺的Unitree G1、標價為65萬/臺的Unitree H1,均被搶購一空。
現(xiàn)實照進來的科技感勾起了大眾對人形機器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催生出了新的需求和產業(yè)。
一是做機器人商演租賃,按天收費。為了提高熱度,商場、商店甚至是展會,都將具身機器人作為營銷活動的賣點之一,吸引客流。
以上海IFC國金中心為例,為了提升用戶到訪量,該中心租用地標馬克的2臺人形機器人,為到場觀眾表演定制舞蹈+迎賓+情感對話+多種動作互動。
僅靠著這些表演動作,就吸引了大量客流,其服務客戶數(shù)量達到1000次/日,將到店轉化率提升了22%。
從數(shù)據(jù)上看,具身機器人的商業(yè)演出真的能提升商家流量和實際銷售轉化率,但它的價格并不便宜。
據(jù)了解,今年上半年,一臺人形機器人租賃價格最高可達2萬/天。按照這個租金計算,一臺宇樹科技的G1只需要出租5天就可回本,價格更高的H1,回本周期也只需要一個月,剩下的全是利潤。
二是做機器人科普巡展,靠門票掙錢。很多公司囤積大量機器人,像明星舉辦演唱會一樣,在全國做科普巡展。
以環(huán)夢科技為例,目前該公司擁有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機械臂等在內1000臺的機器人,為觀眾展示舞蹈、武術到書法、下棋等,其100多人的團隊,通常會分為三個小隊,在北上廣等城市做機器人巡展。
該公司工作人員在接受虎嗅采訪時表示:即便是在上座率一半,該公司一場巡展凈利潤在數(shù)十萬元到數(shù)百萬元之間。
具身機器人成了全民風口,在展覽租賃等行業(yè)展現(xiàn)出經濟價值,但具身機器人的價值不僅僅是C端,更大的市場空間在于B端市場。
【2】具身機器人呈現(xiàn)“進廠潮”
“如果人形機器人和人的比例是 2 :1 左右,那么人們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億乃至200億個,會遠超電動車的數(shù)量”,早在2023年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就認為具身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超百億美金,將在工業(yè)領域大規(guī)模應用。
以汽車制造行業(yè)為例,除了傳統(tǒng)的焊接、涂裝等環(huán)節(jié)外,具身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場景在于上料轉運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上料轉運通常是人力搬運,這些物料輕則是十多公斤,重則上百公斤,人力搬運不僅效率低,容易出錯,而且會造成員工身體損傷。
而具身機器人則不一樣,通過智能攝像頭和二維碼,識別上百種不同的零部件,能夠二十四小時無休,將這些零部件擺放在不同的產線上。
此前因為識別效率等技術問題,具身機器人與制造業(yè)工廠的合作停留在測試環(huán)節(jié),但隨著技術的突破,具身機器人開始大規(guī)模應用在生產線上料搬運環(huán)節(jié)。
(來源:濟寧新聞)
例如在2024年4月,智元旗下A2-W具身機器人在實驗室中,對零部件上料轉運的成功率只有60%,但今年其實驗室測轉運成功率達到99.9%。
也正是因為技術上的突破,富臨精工向智元機器人采購了近百臺遠征a2-w具身機器人——在兩班制、單班搬運800余個周轉箱的任務中,近百臺的遠征a2-w零失誤。
“以前,這些工作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現(xiàn)誤差。自從引入機械臂,生產效率提高了30%,產品合格率也從原來的85%提升到了95%”,富臨精工的一位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表示,具身智能已經能夠完全工業(yè)落地。
其實不只是智元,優(yōu)必選、宇樹科技等國內具身機器人公司開始涌現(xiàn)出“進廠潮”。
今年7月20日,優(yōu)必選獲得覓億汽車9051.15萬元機器人設備采購項目,其工業(yè)人形機器人Walker S1進入比亞迪汽車工廠進行實訓;
靈寶CASBOT公司表示,已經有工業(yè)制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yè)頭部客戶批量測試甚至小規(guī)模部署其具身機器人產品,商業(yè)化規(guī)模落地已經不遠;
在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中獲得冠軍的松延動力,今年上半年已經獲得超2000臺的商業(yè)化訂單,合同總額預計突破一億元:
在大眾看不到的B端,具身機器人已經從第一階段的實驗室,第二階段的工廠小規(guī)模測試,走到了第三階段的規(guī);慨a階段。
【3】資本市場相對冷靜
“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tǒng)”,當談到AI之后下一個浪潮時,黃仁勛給出了具身機器人的答案,并認為,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像汽車般普及。
不論是從消費級市場的火熱,還是如今工業(yè)制造領域的規(guī);瘧瞄_始來看,具身機器人的未來充滿了想象空間,這也吸引來了大量的資本進入。
據(jù)IT桔子統(tǒng)計,2025年前3個月,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融資交易已達成54起,規(guī)模60.46億元,融資企業(yè)數(shù)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
僅在今年7月,具身機器人廠商就獲得了多起大額融資:
“星動紀元”宣布獲得鼎暉VGC和海爾資本等資本近5億A輪融資、“云深處”宣布完成達晨財智和國新基金領投的近5億元人民幣融資、“它石智航”完成由美團戰(zhàn)投領投的1.2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星海圖“更是相繼完成A4和A5兩輪融資……
但與此同時,部分資本對具身機器人行業(yè)仍處在觀望狀態(tài)。
“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yè)化可能的客戶在哪里?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干這些活?”朱嘯虎表示,具身智能熱度太高了,要經過泡沫期,需要理性思考。
現(xiàn)實中也能感受到資本的冷靜,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更是表示:2035年中國工業(yè)制造領域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達1.6萬億元,中國生活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或達1.9萬億元。
對十年以后一個萬億級的朝陽行業(yè),具身智能在2024全年的總融資額不足一百億元,相比較十年后公眾對具身智能的期待,這樣的投資力度相對較少。
而在二級市場中,同樣也能感受到資本對于具身機器人的冷靜和觀望。
屬于具身機器人概念股,主做伺服系統(tǒng)的埃斯頓,2022年8月15日,其市值為224億元,而在三年后的8月15日,其市值為210億元,相比三年前還少了14億元;
主打工業(yè)具身機器人的優(yōu)必選,2025年8月15日市值為438億港元,而在2024年的10月份,其市值一度接近480億港元,較去年高分其下降了近42億港元。
(來源:百度股市通)
甚至就連智元機器人都需要花費21億收購A股上市公司上緯新材63.62%的股權,被外界質疑借殼上市,對于外界質疑,智元機器人表示,僅為收購控股權,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辦法》所定義的借殼上市。
一面是消費端的火熱表演與租賃帶來的流量狂歡和工業(yè)端技術突破后悄然開啟的“進廠潮”,一面是資本市場此刻的冷靜觀望,具身機器人正以其獨特的AB面。
具身機器人能否跨越當前的“表演期”與“測試期”,最終破局的關鍵,仍在于能否持續(xù)證明其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能力與清晰的商業(yè)化路徑,當具身智能真正成長起來,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才是具身智能從風口走向產業(yè)成熟必須回答的終極命題。
原文標題 : 資本冷靜、市場火熱,具身機器人的AB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