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開啟智能創(chuàng)新之門
(六)機器學習過程舉例說明
所謂機器學習過程,是指觀察有n個樣本數據組成的集合,并根據這些數據來預測未知數據的性質,那么在給定數據集(所謂大數據)和具體問題的前提下,一般解決問題的步驟可以概括如下:
1.數據抽象
將數據集和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語言,以恰當的數學符號表示。這樣做自然是為了方便表述和求解問題,而且也更加直觀。
2.設定性能度量指標
機器學習是產生模型的算法,一般來說模型都有誤差。如果模型學的太好,把訓練樣本自身的一些特點當成所有潛在樣本具有的一般性質,這種情況稱為過擬合,這樣的模型在面對新樣本時就會出現較大誤差,專業(yè)表述就是導致模型的泛化性能下降。與之相對的是欠擬合,模型對樣本的一般性質都沒學好,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好解決,擴充數據集或者調整模型皆可。
3.數據預處理
之所以要做數據預處理,是因為提供的數據集往往很少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例如:如果樣本的屬性太多,一般有兩種方法: 降維和特征選擇。特征選擇比較好理解,就是選擇有用相關的屬性,或者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選擇樣本中有用、跟問題相關的特征。
4.選定模型
在數據集完美的情況下,接下來就是根據具體問題選定恰當的模型了。一種方式是根據有沒有標記樣本考慮。如果是有標記樣本,可以考慮有監(jiān)督學習,反之則是無監(jiān)督學習,兼而有之就看半監(jiān)督學習是否派的上用場。
5.訓練及優(yōu)化
選定了模型,如何訓練和優(yōu)化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如果要評估訓練集和驗證集的劃分效果,常用的有留出法、交叉驗證法、自助法、模型調參等如果模型計算時間太長,可以考慮剪枝如果是過擬合,則可通過引入正則化項來抑制(補償原理)如果單個模型效果不佳,可以集成多個學習器通過一定策略結合,取長補短(集成學習)
6.機器學習舉例分析
在機器學習領域特征比模型(學習算法)更重要。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的特征選得很好,可能我們用簡單的規(guī)則就能判斷出最終的結果,甚至不需要模型。比如,要判斷一個人是男還是女,假設由計算機來完成這個任務,首先采集到各種數據(特征:姓名、身高、頭發(fā)長度,籍貫、是否吸煙等等。因為根據統(tǒng)計我們知道男人一般比女人高,頭發(fā)比女人短,并且會吸煙;所以這些特征都有一定的區(qū)分度,但是總有反例存在。我們用最好的算法可能準確率也達不到100%。然后再進行特征提取,提出對目標有意義的特征,刪除無關的(籍貫),然后進行預處理,對特征提取結果的再加工,目的是增強特征的表示能力,防止模型(分類器)過于復雜和學習困難。接下來就是訓練數據,這里我們通過監(jiān)督學習或無監(jiān)督的方法來擬合分類器模型。學習器通過分析數據的規(guī)律嘗試擬合出這些數據和學習目標間的函數,使得定義在訓練集上的總體誤差盡可能的小,從而利用學得的函數來預測未知數據的學習方法預測出結果,最后對結果進行評價和改進。
圖23 機器學習過程舉例說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ADI中國三十周年感恩回饋助力企業(yè)升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