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張一鳴不過只是想要一個微博殺手,可是為什么這么難?

2018-04-12 10:47
來源: 虎嗅網

UGC引擎與社交資產

前面我們已經講到了維持住連續(xù)的脈沖來保持網絡的連接,需要節(jié)點不斷的提供UGC的內容,往往許多樞紐節(jié)點都是能夠貢獻非常強大的UGC內容量的內容源,當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生產的內容方式的時候,我一般稱他們?yōu)椤癠GC引擎”。

在微信的生態(tài)中,也是存在社交媒體部分的,那就是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面也存在“樞紐節(jié)點”,微信的產品經理就會監(jiān)測這些樞紐節(jié)點的UGC水平。后來據說還因為樞紐節(jié)點的朋友圈發(fā)布頻度越來越低,微信懷疑是連接數(shù)量過多導致節(jié)點有社交壓力影響了UGC朋友圈的動力,搞出了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功能。

因為連接是一次次的脈沖,要維持連續(xù)的脈沖,那么UGC引擎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頻度。

如何提升UGC的頻度呢?

比如假設一個人掌握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這個量假定是10。那么寫一篇2萬字的公眾號文章一次性發(fā)出來,會消耗他5點信息量。而發(fā)一句100字的朋友圈可能只消耗他0.01點的信息量。那么在單位時間里,如果他直接發(fā)一本書,他就只能產生兩次UGC,但是如果他發(fā)朋友圈,就可以產生1000次UGC。

在相同的內容形式的前提下,降低單次發(fā)送的信息量,能夠明顯有效的增加UGC的頻次。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微博最初限制用戶只能發(fā)140字的內容,抖音限制用戶只能拍個15秒左右的短視頻,其實也與這個邏輯有關。

也有一些產品在設計邏輯上是反的,會有意無意的去鼓勵用戶生產更長的信息量更大的UGC內容。這些產品往往認為這樣是把“更高質量”的內容展示給用戶,但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設計存在巨大的問題。

就比如上個月即刻的founder瓦總曾經以一名知乎用戶的身份在即刻上發(fā)過一句牢騷,點名批評了知乎,稱其為“輕中產,重資產”。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我舉個知乎推薦頁的例子:

這是知乎給我的推薦,上面給我推薦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在日本千萬別做什么?”

我們按照知乎的質量排序邏輯,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高質量”回答都是兩個月前發(fā)布的,如果你再點擊進入這些回答,會發(fā)現(xiàn)他們回答中有不少是比較長的答案,往往越詳實的答案越容易得到更多的贊同與評論。

在知乎,這是一種導向,也就是一個問題要被回答的比較深刻,就需要用戶不斷的提供更大的信息量,這樣更高概率把問題回答的更好,并且平臺鼓勵這種行為。這會讓大部分的用戶沒法提供UGC并且得到回報。

UGC會消耗用戶的社交資產(或者叫社交貨幣),也就是用戶自己累積的知識、經歷、想法、感受等等信息量,而交換到的是社交反饋,比如點贊、評論互動、粉絲、分享等等連接的行為。

知乎的產品導向明顯在鼓勵持有更多的資產的用戶單次更大量的付出自己的社交資產,這也就是所謂的“重資產”。而“輕中產”則表達在社交反饋資源被明顯的集中到了頭部樞紐節(jié)點上,那些“社交資產的中產階級”得不到足夠的尊重與關懷——存在感。

這個弊病在微博身上也是一樣的。

今天很多人會說微博上很多明星大V已經入駐抖音,殊不知,其實早期抖音上的頭部樞紐大多是微博上才幾千幾萬分的小網紅,她們都是在微博“永無出頭之日”的社交中產階級,抖音給他們提供了更高效率的連接節(jié)點機會,她們就遷移到抖音去UGC內容。

當這些中產階級構成的網絡足夠強大,能夠支撐起3-5千萬的DAU的時候,微博的明星大V都不能忽視這樣一個新崛起的平臺,而這些頭部樞紐節(jié)點的動搖,則徹底威脅著微博的社交網絡穩(wěn)定性。

所以后來像快手這樣的產品找到的解決方法是,利用算法進行分發(fā)干擾,把一個無標度網絡適當?shù)南螂S機網絡狀態(tài)反推一下,削弱一些頭部樞紐節(jié)點的潛在連接能力,讓更多的中產階級得到回報。這算一種“現(xiàn)代主義”的方法。

再比如像即刻,通過降低大部分內容的信息量,再通過將用戶投稿到話題的UGC內容,分發(fā)到首頁推薦頁面與用戶關注的話題的廣場頁面,進而盡可能的提升中產階級用戶的曝光量。以見小網絡中的頭部用戶與中產用戶的基尼系數(shù)的方式,我稱為“古典主義”的方法。

這兩種方法都是試圖高效的提升中產階級用戶的UGC頻度,進而增加整個社交網絡的魯棒性。所以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產品的UGC內容的數(shù)量和用戶比例往往會更高,網絡的健康程度也會更高。

這就是我最近非常愛刷即刻的原因,各位有興趣的也可以來關注我的即刻賬號,實際上以我了解的數(shù)據狀況,即刻在同類早期產品中的UGC表現(xiàn)水平領先行業(yè)平均水平不少段位。另外由于即刻在互聯(lián)網產品和創(chuàng)投的小圈子的滲透率還挺高的,這使得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和VC狗在即刻的UGC體驗往往出奇的良好,這種氛圍很容易使人想到早期的微博(在這里特別安利和表揚一下即刻,利益相關,特別聲明,只喝過即刻founder一杯奶茶)。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余下全文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