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再次聚首“服務”,百度的優(yōu)勢在哪里?
一時間,巨頭們都在往“服務”靠攏,這里已經(jīng)成為更多人可以參與進來、有著誘人商業(yè)價值的賽道。
阿里支付寶的“服務”調性被不斷加碼,騰訊最新財報中強調微信小程序生態(tài)中服務所帶來的價值,而百度剛剛發(fā)布的2020 Q2財報中“服務”地位也大為提升……
這份財報中,百度獲得了理想的業(yè)績增長,例如營收260.3億元,凈利潤50.8億元同比增長40%,營收、利潤指標均超市場平均預期。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移動生態(tài),過去百度財報中往往只談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用戶行為變化、小程序的發(fā)展成果等內容,此次Q2財報中除了這些(例如,智能小程序月活3.39億,同比增長25%),涉及“服務”的內容比重明顯上升,其中,聚合了充值繳費、醫(yī)療健康、快遞服務、旅游出行等各服務功能板塊的“服務中心”還被專門提及。
這意味著,百度開始把“服務”由移動生態(tài)中客觀存在的元素抽離出來,變成戰(zhàn)略業(yè)務布局的一部分走向臺前,坐實了信息、知識之外的“服務”標簽。
百度的底氣在哪里,或者說,當BAT再次聚首“服務”,百度的優(yōu)勢在哪里?
大家都在“強塞”,所以“無感知”的服務體驗更符合市場胃口?
“服務”這種事,對很多巨頭(不只BAT)來說,都像是一種原本業(yè)務基礎上的額外增項,一旦市場風向利好,“強塞”式的玩法就大行其道,在APP中硬開辟“服務”類功能,強行導流——“我這有服務,快來”。
對用戶而言,如果關聯(lián)度不算很高,這無疑是一種很破壞體驗的事。
如果一個平臺、一個產(chǎn)品要把服務做好,最好的方式,肯定是在用戶沒有感知的情況下把服務自然做進去,服務要“軟著陸”而不是撞進用戶腦子里。
這種自然,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產(chǎn)生服務的環(huán)境足夠自然、獲得服務的過程足夠自然,以及,避免用戶在獲取服務過程中還碰到什么別的麻煩事,而這幾點可能恰恰是百度的自信心所在。
1、產(chǎn)生服務的環(huán)境足夠自然
如果用戶在這個平臺上從來就沒有電商購物的想法,扔給它一個購物小程序,當然會顯得很突兀,此類玩法常常被用戶詬病。
說白了,要讓服務自然地生長在一個平臺上,首先平臺的流量得與這些服務有關聯(lián),在用戶那里做到心理上自然承接。
這在百度移動生態(tài)上表現(xiàn)得很明顯,用戶到這里索取信息和知識,有著極為復雜的需求構成,幾乎囊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讓百度可以輕而易舉在那些信息和知識基礎之上建立包羅萬象的服務內容,而不會讓用戶感覺到“超綱”。
需求的多樣性導致服務的全面性,百度移動生態(tài)做“服務”,客觀上有更好的用戶認知底子,很少有領域限制,想象空間很大,這是百度最重要的基本盤。
2、獲得服務的過程足夠自然
在高考分數(shù)公布時,搜索高考相關的信息,自然而然跳出填報志愿的智能小程序,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服務推送。
在能夠構建服務的環(huán)境下,讓用戶行云流水般自然獲得那些已經(jīng)做好的服務,是降低心理抗性、實現(xiàn)更高轉化的必然要求。
說深一點,“軟”植入的服務才能“享受”更低的認知培育成本,說淺一點,順手就抓起來的服務,用戶幾乎不會抵抗。
類似的,還有健康方面的搜索,百度配有專業(yè)的醫(yī)生問答服務;旅游方面的搜索,配合攜程等小程序入駐,用戶能一次性搞定機票酒店門票等所有事宜……這些“軟植入”,對用戶而言,且不說沒有“強塞”之感,很多時候在心理上還會讓用戶默認“就是應該給我這個服務,不給說明體驗做得不夠好”。
這樣的強粘性,讓百度做“服務”先天占據(jù)了用戶使用習慣和心智方面的優(yōu)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