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真的是3型糖尿病嗎?(一)
在上個世紀中葉,人們注意到糖尿病和癡呆癥之間的關系。1995年,《醫(yī)學假說》(Medical Hypothesis)雜志中的一篇文章提出,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AD)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今天,人們普遍認為,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協同作用的重疊機制。最近,研究人員甚至認為AD是一種大腦糖尿病,稱之為3型糖尿病。
內分泌網(endocrineweb)官網10月26日信息
阿爾茨海默病和糖尿病之間有什么關系?
在上世紀90年代,基于前瞻性人群研究的鹿特丹研究(Rotterdam study)發(fā)表的數據表明,糖尿病人患癡呆癥的幾率幾乎是非糖尿病老年匹配對照組的兩倍(OR1.9,95%CI 1.2-3.1)。
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出現認知功能受損、思維靈活性下降、皮質萎縮和神經元丟失。在1型糖尿。═1D)患者中也觀察到了這些認知障礙,這強烈表明,不是2型糖尿。═2D)的常見合并癥(年齡、體重或高血壓),而是糖尿病是癡呆癥的根源并與遲發(fā)性阿爾茨海默。╨ate-onset AD,LOAD)有潛在關聯。應當記住,癡呆是一系列認知障礙的描述,而AD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在患有遲發(fā)性阿爾茨海默病(LOAD)的患者中,已經觀察到將近80%的患者患有T2D或血糖水平異常。
近8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有胰島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
糖尿病和AD都表現出不溶性淀粉樣蛋白的細胞外積累。在AD中,β-淀粉樣蛋白(Aβ)是一種從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切割出來的有毒肽,聚集在皮質和海馬區(qū)域以及神經血管系統(tǒng)中。在大多數T2D患者中,可以發(fā)現胰腺胰島細胞聚集,這會導致b細胞體積的損失。這些聚集體包含胰島淀粉樣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或胰淀素(amylin)。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著眼于T2D和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系,旨在研究糖尿病是否會導致周圍病理以阿爾茨海默病的形式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理,或者阿爾茨海默病是否是大腦胰島素抵抗的結果或導致大腦胰島素抵抗的中樞性疾病。
胰島素和大腦
大腦的能量需求不成比例,如果不滿足,則會導致神經元丟失和腦萎縮。但是,胰島素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中的主要作用可能不涉及能量獲取。
葡萄糖使用在神經血管內皮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上表達的非胰島素依賴性GLUT1轉運蛋白穿越血腦屏障。神經元通過同樣不依賴胰島素的GLUT3轉運蛋白的作用從星形膠質細胞接收葡萄糖。GLUT1和GLUT3都在AD大腦的皮質和海馬區(qū)顯著減少。但是,由于這些轉運蛋白在沒有胰島素的情況下起作用,因此即使在與T2D相關時,它也可能在癡呆癥的發(fā)生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
目前尚不清楚胰島素是如何進入大腦的,但是它很可能遵循血腦屏障的濃度梯度,在那里腦脊液(CSF)的胰島素濃度比血漿低10-20倍。胰島素一旦進入大腦,就會與其受體結合,可以在嗅球、皮層和海馬中以最高密度發(fā)現其受體。對AD腦的研究發(fā)現胰島素結合不足,提示在這些區(qū)域其受體喪失或受體結合減少。胰島素和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激活了神經調節(jié)通路,最終促進了突觸可塑性,神經發(fā)生和細胞凋亡。
未完待續(xù)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 新紀錄!晶泰科技甩出近60億美元大單,AI制藥終于等來“豐收季”?
- 2 17家生物醫(yī)藥企業(yè)上榜中國500強
- 3 沖刺200億元收入,信達生物一款“減肥神藥”可能要起大作用
- 4 恒瑞醫(yī)藥收獲了一座金山
- 5 丹諾醫(yī)藥IPO:超6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來耐藥密碼
- 6 齊魯制藥“藥物變形記”:從藥片到“郵票”,精神病治療迎“首個獲批”!
- 7 乙肝“特效藥”的千億戰(zhàn)局
- 8 腫瘤治療跑出超明星團隊:川大教授帶隊,突破硼藥瓶頸
- 9 凈利暴增95%!藥明康德上調全年業(yè)績:1.4倍訂單鎖定未來一年“工作量”
- 10 醫(yī)療AI進化分水嶺:聯影以人機協同模式定義普惠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