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巨噬細胞:實體瘤免疫治療的新選擇
前言
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細胞免疫療法,是指通過基因克隆技術將具有特異性抗原識別域和T細胞激活信號的遺傳物質(zhì)轉(zhuǎn)移到T細胞中,使T細胞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結合直接激活的方法。CAR-T細胞已成功用于治療循環(huán)系統(tǒng)惡性腫瘤,如B細胞源性惡性腫瘤。CAR-T治療成功后,人們又將CAR策略應用于NK細胞,開發(fā)出了類似于CAR-T治療的CAR-NK細胞療法。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MPS)的兩種主要細胞類型是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衍生的巨噬細胞,它們都具有吞噬功能。MPS選擇性地吞噬外部目標如微生物,然而,巨噬細胞無法識別和攻擊腫瘤。即使在腫瘤組織內(nèi),巨噬細胞也不會在吞噬或抗原呈遞中發(fā)揮作用,而是轉(zhuǎn)變?yōu)槊庖咭种芃2型,阻止免疫系統(tǒng)清除腫瘤細胞。
此外,除了巨噬細胞吞噬的陽性信號外,還有相反的信號阻止巨噬細胞吞噬目標腫瘤細胞,如CD47。這些信號自從被發(fā)現(xiàn)以來就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
鑒于目前CAR-T細胞治療的成功和CAR-NK細胞的發(fā)展?jié)摿Γ芯咳藛T對開發(fā)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CAR巨噬細胞(CAR-M)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CAR-M的出現(xiàn)為治療實體瘤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用特異性CARs修飾人巨噬細胞,以提高巨噬細胞對腫瘤的吞噬活性和抗原呈遞。
CAR-M的研究進展
目前使用CAR-M治療癌癥已進行了多種嘗試。研究人員設計了嵌合抗原受體吞噬細胞(CAR-P),它可以引導巨噬細胞吞噬特定的靶細胞。
研究證明,表達Megf10或FcRv胞內(nèi)結構域的CAR-P可促進對靶抗原的吞噬能力。CAR-PMegf10可以特異性地觸發(fā)對靶向配體的吞噬作用,通過酪氨酸磷酸化的局部信號級聯(lián)反應啟動吞噬,TCR-CD3ζ可能通過招募syk激酶而促進CAR-P的吞噬作用。
全細胞吞噬是比較罕見的,而啃咬靶細胞更為頻繁,這表明CAR-P巨噬細胞與靶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不足以觸發(fā)直接的全細胞吞噬。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PI3K信號在大靶點的內(nèi)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研究人員將pI3K p85亞單位與CAR-P-FcRv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串聯(lián)”CAR(CAR-Ptandem)。CAR-Ptandem具有較好的全細胞吞噬功能。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含有CD3-ζ胞內(nèi)結構域的抗HER2的CAR-M。在兩種實體瘤移植的異位小鼠模型中,單次注射抗HER2-CAR-M可降低腫瘤負荷,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還發(fā)現(xiàn), HER2-CAR-M能夠?qū)2巨噬細胞轉(zhuǎn)化為M1巨噬細胞,誘導炎癥性腫瘤微環(huán)境,增強T細胞的抗腫瘤細胞毒性。此外,還發(fā)現(xiàn)HER2-CAR-M可能產(chǎn)生表位擴散,為避免腫瘤免疫逃逸提供了新思路。
Zhang等人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表達CAR結構并分化為巨噬細胞,命名為CAR-iMac。研究表明,表達CAR的iPSCs能分化為巨噬細胞樣細胞,在無抗原的情況下,CAR-iMac更接近M2極化狀態(tài)。然而,在存在特異性抗原的情況下如CD19,CAR介導的信號促進了CAR-iMac的吞噬作用,并導致CAR-iMac向促炎的M1型的轉(zhuǎn)化。iPSC來源的巨噬細胞可能成為髓系腫瘤免疫治療的重要細胞來源。
CAR-T治療實體瘤無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T細胞難以進入腫瘤組織。這是因為實體瘤細胞外基質(zhì)(ECM)形成的物理屏障阻止了T細胞進入腫瘤組織。ECM由高度有序的纖維分子、糖蛋白和其他大分子產(chǎn)生,其合成和降解主要受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s)和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TIMPs)的調(diào)控,而巨噬細胞就是MMP的重要來源。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 新紀錄!晶泰科技甩出近60億美元大單,AI制藥終于等來“豐收季”?
- 2 17家生物醫(yī)藥企業(yè)上榜中國500強
- 3 沖刺200億元收入,信達生物一款“減肥神藥”可能要起大作用
- 4 恒瑞醫(yī)藥收獲了一座金山
- 5 丹諾醫(yī)藥IPO:超6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來耐藥密碼
- 6 齊魯制藥“藥物變形記”:從藥片到“郵票”,精神病治療迎“首個獲批”!
- 7 乙肝“特效藥”的千億戰(zhàn)局
- 8 腫瘤治療跑出超明星團隊:川大教授帶隊,突破硼藥瓶頸
- 9 凈利暴增95%!藥明康德上調(diào)全年業(yè)績:1.4倍訂單鎖定未來一年“工作量”
- 10 醫(yī)療AI進化分水嶺:聯(lián)影以人機協(xié)同模式定義普惠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