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是時候打破對迷幻藥的刻板印象了

2025-08-14 13:32
氨基觀察
關注

我們不能讓昨天的爭議破壞我們對明天治療方法的追求。

過去一年,迷幻藥坐了一趟過山車。

原本市場都期待著Lykos Therapeutics遞交的MDMA輔助治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新藥申請,能夠獲得FDA的批準,進而開始迷幻藥元年。

然而,2024年6月,F(xiàn)DA精神藥物咨詢委員會以10:1的票數(shù)認定“療效風險比不達標”,更以9:2的票數(shù)質疑其有效性。兩個月后,F(xiàn)DA正式發(fā)出拒絕函(CRL),要求Lykos追加三期臨床試驗。

上市失敗后,Lykos決定裁員75%,迷幻藥賽道驟然冰封。

希望總在絕望中萌芽。2025年上半年,Compass Pathways的裸蓋菇素療法COMP360和Beckley/Atai的短效致幻劑BPL-003先后公布關鍵數(shù)據(jù),盡管華爾街反應不一,但這依然重新點燃了人們對迷幻藥領域的興趣。

加上FDA的監(jiān)管態(tài)度轉變,也讓人們對于迷幻藥率先破冰抑郁癥抱有期望。

然而,Lykos的挫敗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數(shù)據(jù)與倫理的每一道裂縫,都可能讓十余年努力歸零。更深層的困局還在于,若市場始終戴著“歷史偏見”的枷鎖審視新事物,無數(shù)挽救生命的機遇將在質疑中被提前扼殺。

要打破困局,不僅新技術必須拿出足夠強的數(shù)據(jù),市場也需要打破對一些新技術的刻板印象。過去我們討論較多的mRNA如此,迷幻藥也如此。

/ 01 /Lykos從巔峰到谷底

MDMA(俗稱搖頭丸)是一種主要通過誘導突觸前轉運體構象變化,以促進單胺再攝取抑制和釋放的化合物,可有效調節(jié)恐懼記憶再鞏固,增強恐懼消退并促進開放和親社會行為。

早在2017年,MDMA便獲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2023年12月,Lykos(向FDA提交了MDMA輔助治療PTSD的新藥申請,2024年2月申請獲受理且授予這一申請優(yōu)先審評資格。

這是首款申請上市的首款迷幻藥輔助療法,標志著迷幻藥研究領域的一個開創(chuàng)性時刻。

市場熱情瞬間點燃,Lykos也由此完成了1億美元的融資,商業(yè)化團隊急速擴張,各州游說緊鑼密鼓。

Lykos的信心源自兩點。一方面,PTSD新療法存在巨大的臨床需求。美國有超過1300萬人患有PTSD,根據(jù)Lykos的說法,40%至60%的患者從未獲得緩解。

另一方面,Lykos也拿出了臨床數(shù)據(jù)。FDA審查的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Lykos開展的六項2期研究,兩項關鍵的3期研究和一項長期隨訪研究。與接受安慰劑和心理干預的患者相比,這兩項試驗都達到了PTSD癥狀改善的主要終點。

然而,F(xiàn)DA精神藥物咨詢委員會卻并不買賬,提出兩點質疑,并以壓倒性的票數(shù)反對MDMA批準。

其一,現(xiàn)有數(shù)據(jù)并未證明該產品能有效治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委員會指出,MDMA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療法,試驗方案中并沒有量化心理治療師的質量,因此對實際療效并不能有效判定是哪一部分具有效果。

其二,大部分成員認為,即便實施了REMS計劃以更嚴格地控制其使用,該療法的益處也不會超過其風險。FDA在其簡報文件中寫道:有幾個因素使這些數(shù)據(jù)難以解釋,并使該申請的效益-風險評估復雜化。另外,包括血壓和脈搏的增加,以及濫用的可能性等安全性問題也未完全說明。

在委員會召開之前,非營利組織臨床與經濟評估研究所發(fā)布了一份報告,強調了Lykos數(shù)據(jù)中的安慰劑偏見和道德問題。盡管Lykos的治療師和試驗參與者反駁了這些批評,但仍引發(fā)一系列爭議。

兩個月后,F(xiàn)DA做出了與委員會一致的決定,要求Lykos進行額外的三期臨床,進一步確認安全性和有效性。

就在FDA拒絕的第二天,《精神藥理學》雜志撤回了此三篇此前關于MDMA輔助心理治療的論文,原因是“不道德行為”在出版前未披露。這也動搖著其科學信譽。

從信心滿滿到希望被擊碎,Lykos很快宣布將裁員75%,創(chuàng)始人Rick Doblin也辭去董事會職務。這一動作,或許意味著FDA要求的額外三期臨床,遙遙無期。

/ 02 /重新燃起希望

關于MDMA的審批,曾被視為一項世紀審查,原因在于,這是FDA首次考慮將迷幻藥用于醫(yī)療用途。

一旦FDA開了綠燈,將徹底、迅速扭轉市場預期。但很可惜,MDMA闖關失敗。這也給迷幻藥賽道破了一大盆冷水,市場熱情迅速消退。

希望總在絕望中萌芽。當PTSD領域陷入沉寂,抑郁癥戰(zhàn)線卻傳來捷報。

6月底,Compass Pathways公布裸蓋菇素療法COMP360治療難治性抑郁癥(TRD)兩項三期試驗中的第一批備受期待的數(shù)據(jù):治療6周后,患者抑郁評分(MADRS)較安慰劑降低3.6分,達到主要終點。

Compass稱這一結果“具有臨床意義”和“高度統(tǒng)計意義”,海外分析師也認為這些數(shù)據(jù)為其申請上市掃清了障礙。

然而,或許是公司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有限,未披露安慰劑組及更多安全性數(shù)據(jù),導致華爾街用腳投票。數(shù)據(jù)發(fā)布后,Compass股價反而暴跌30%。

對此,公司首席醫(yī)療官Guy Goodwin表示,其認為市場誤讀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預期有所偏差。二期臨床上,Compass在MADRS上減少了4.2點,在市場眼中三期臨床未能復制這一點。然而,Guy Goodwin表示,“3.6和4.2在統(tǒng)計學上沒有顯著差異,但這并非旁觀者所看的方式”。

真正讓華爾街為之興奮的則是Beckley Psytech/Atai隨后發(fā)布的BPL-003治療TRD的二期臨床數(shù)據(jù)。

BPL-003是甲氧色胺苯甲酸鹽鼻噴制劑,屬色胺類致幻劑。數(shù)據(jù)顯示,接受12毫克BPL-003治療29天后的患者在MADRS上的分數(shù)比基線下降了11.1分,8毫克的低劑量水平也優(yōu)于對照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第8周療效依舊顯著,8毫克和12毫克的劑量能夠在57天內保持MADRS分數(shù)降低10.8分和10.2分,同期,對照組的分數(shù)僅下降5.2分。

安全性表現(xiàn)也不錯。幾乎所有治療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都是輕度或中度的,且沒有自殺意圖或行為的案例。

Jefferies分析師表示,BPL-003在耐藥性抑郁癥中顯示出“強健”的療效數(shù)據(jù),并指出,BPL-003可能會達到10億美元的銷售峰值。

同時,考慮到FDA專員 Marty Makary 在5月采訪中明確表示,將 “快速、高效審查” 致幻劑試驗數(shù)據(jù),并推出 “專員國家優(yōu)先憑證計劃”,將部分藥物的新藥申請審評周期從10-12 個月縮短至1-2 個月。

HHS部長Robert F. Kennedy, Jr.此前也表示支持迷幻藥,甚至指責FDA“壓制”了這些治療方法。

在市場眼中,BPL-003針對的TRD屬于 “美國公共衛(wèi)生危機”,有望納入該計劃,加速上市。也正因此,數(shù)據(jù)公布后,Atai股價大漲超20%。

/ 03 /一條艱難的道路

迷幻藥的破冰之火,正從抑郁癥領域重新點燃。

6月底,抑郁癥迷幻藥開發(fā)藥企Cybin與High Trail Situations LLC達成可轉換債務協(xié)議,后者為其下一代迷幻療法提供5億美元的融資。資本又開始了新的押注。

無論COMP360還是BPL-003以及其他在研的迷幻藥,誰能率先獲批監(jiān)管批準很重要,但面對Lykos的失敗,市場不得不期盼更多。

BPL-003的優(yōu)勢在于其較短的致幻持續(xù)時間(約1-2小時),而Compass的裸蓋菇素療法需患者在診所監(jiān)護6-8小時。從商業(yè)化角度看,短時程給藥更易被醫(yī)療機構和患者接受。

但它們的一個共同障礙還在于,目前數(shù)據(jù)隨訪期普遍較短(COMP360僅6周,BPL-003為29天)。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Jennifer Mitchell指出:“若單次給藥僅維持3-6周療效,其成本(包括診所監(jiān)護和人員培訓)將遠超價值;若能持續(xù)2年,才具備商業(yè)可行性。”

因此,Compass和Beckley的遠期數(shù)據(jù)至關重要。正如Stifel分析師Paul Matteis所說,投資者需要看到質的飛躍,而非量的改進。

顯然,市場對迷幻藥的商業(yè)潛力和可行性仍有很多懷疑。目前看,市場仍需等待。若2026年數(shù)據(jù)驗證療效持續(xù)半年以上,首款迷幻藥或于2030年前獲批;反之,資本熱潮可能再度退潮。

除此之外,圍繞Lykos的安慰劑偏見和道德爭議,則提醒著我們迷幻藥的開發(fā)本質仍是一個令人擔憂的過程。由于藥物致幻的特性,會使患者處于弱勢地位,這導致藥物本身幾乎不可能避免諸多指控或是擔憂。

關于有效使用這種治療所需的具體條件仍存在許多問題,即使是最支持的專家也對這種治療的局限性提出警告,即迷幻藥有好處,但需要認真查看每一種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須小心又小心,不要把這些東西當作靈丹妙藥。

此外,藥物分類仍是攔路虎。MDMA、裸蓋菇素目前均屬“一級管控物質”(與海洛因同級),獲批后需DEA重新分類。盡管拜登政府計劃將大麻降為三級管制,但各州政策差異可能造成準入壁壘。

這意味著,迷幻藥不僅要跨越科學驗證的高峰,更要在污名化的認知沼澤中艱難跋涉。某種程度上,這與mRNA技術當前的遭遇相似,在科學家為抗擊癌癥而探索mRNA無限可能之際,公眾對“基因改造”的本能恐懼筑起認知高墻。

但在生物科技大航海時代,這種困局需要被打破。

       原文標題 : 是時候打破對迷幻藥的刻板印象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