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落地難,深陷裁員風波的地平線該如何走下去?
目前所面臨的困難
1、投入大,落地難
芯片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從架構設計、代碼實現(xiàn)、功能仿真到封裝、測試,門檻高、周期長、投入大是這一行業(yè)的基本特征。
20世紀60年代,硅谷產生了31家半導體公司,然而,能存活下來的只有寥寥無幾,由于半導體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這讓很多半導體公司投入的研發(fā)周期和研發(fā)經費最終因產品被市場拋棄而打了水漂。
對于地平線來說,雖然在加快落地,但商用看起來并沒有預期平順,畢竟考驗不止涉及芯片本身,還需要強大的工程力和服務力。
2、老牌玩家實力強勁
為了加強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實力,英特爾曾以167億美元收購 FPGA 生產商 Altera公司,同時還以153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以及機器視覺公司Movidius和為自動駕駛汽車芯片提供安全工具的公司Yogitech。
谷歌也是同樣如此,自從2017年谷歌發(fā)布第二代 TPU 芯片之后,谷歌布局繼續(xù)加強在人工智能學習和推理方面的能力,而在谷歌AI芯片團隊當中,則包括谷歌傳奇芯片工程師 Jeff Dean、谷歌云計算團隊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 AI 實驗室主管李飛飛、Alphabet 董事長 John Hennessy 和谷歌杰出工程師 David Patterson。
相比于這些老牌玩家而言,一家新的芯片廠家除了自己內部驗證需要的時間,外部客戶還需要送樣、驗證工具鏈,進行再開發(fā),因此,短期內在芯片上有大量營收是不可能的。
3、新進場的玩家眾多
AI芯片這個領域,本來就容納眾多玩家,特別是最近幾年的時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進場的AI玩家仍在前赴后繼。
伴隨5G到來,支撐百億甚至千億設備連接網絡,推動信息科技進入萬物互聯(lián)時代。芯片作為這個新時代制高點,用于數據采集的物聯(lián)網芯片和高性能AI芯片需求劇增,能為半導體釋放百億美元市場機遇。站在這個風口下,眾多創(chuàng)新企業(yè)瞄向這一機遇,掀起造AI芯熱潮。
拿中國來說,在這波人工智能大潮當中,催生了大量的人工智能芯片創(chuàng)業(yè)公司,以“AI四小龍”為例,誕生了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除此之外還有深鑒科技、寒武紀等,競爭十分激烈。
芯片行業(yè)“燒錢”也眾所周知,能在眾多企業(yè)中存活下來也實屬不易。2018年7月,深鑒科技已被FPGA巨頭賽靈思以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就在前幾日擬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如此表述:公司巨額虧損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公司研發(fā)支出較大,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二是“報告期內因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金額較大”。寒武紀也在招股書中寫明,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xiàn)盈利,公司上市后亦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寫在最后
在AI芯片領域,當新技術落地緩慢和變現(xiàn)困難后,融資錢花完后,勢必導致一批AI公司倒閉。
無論怎樣,敢于在芯片領域創(chuàng)業(yè)本身就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地平線至少在一眾中國科技公司中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線。成立不到五年的時間,地平線確實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特別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和滴滴等公司達成了長期戰(zhàn)略合作,其產品的另一個應用場景安防和智慧城市也將會是相當大的市場。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阿里首位程序員,“掃地僧”多隆已離職
- 2 先進算力新選擇 | 2025華為算力場景發(fā)布會暨北京xPN伙伴大會成功舉辦
- 3 宇樹機器人撞人事件的深度剖析:六維力傳感器如何成為人機安全的關鍵屏障
- 4 清華跑出具身智能獨角獸:給機器人安上眼睛和大腦,融資近20億
- 5 特朗普要求英特爾首位華人 CEO 辭職
- 6 踢館大廠和微軟,剖析WPS靈犀的AI實用主義
- 7 騰訊 Q2 財報亮眼:AI 已成第二增長曲線
- 8 谷歌吹響AI沖鋒號,AI還有哪些機會
- 9 蘋果把身家押在Siri上:一場輸不起的自我革命
- 10 共探合作新機遇!江門市新會區(qū)(深圳)“AI + 機器人” 產業(yè)對接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