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與英雄 盛極而衰是自然規(guī)律
一系列光怪陸離的事,成為這場劫數的觸發(fā)點。
《權力的游戲》第八季倒數第二集的名字叫The Bells,中文可以翻譯為“喪鐘”。
這一集,以龍母騎著卓耿火燒君臨城的劇情設定,上演了整部權游的“我靠”時刻,同時也再一次為全劇“凡人皆有一死”的Flag進行了代言。是的,在八季權游中,大家早已經習慣了“凡人皆有一死”的冰冷預言,或渺小如炮灰,或光榮如英雄。
據說很多劇迷對于《權力的游戲》第八季結尾不滿,已經有超過20萬國外網友在請愿網站上發(fā)起請愿,要求換編劇重新拍攝第八季。畢竟是陪伴和守望了8年的史詩級大劇,當喪鐘想起時,當大幕將謝時,最終章無論如何都難言完美。
重拍的可能性估計不大,但在我看來,龍母的憤怒和瘋狂,戰(zhàn)爭的血腥和殘暴,多名主角排著隊領盒飯,這些劇情其實有其水到渠成的合理性。所謂英雄,只能踩著炮灰的尸體坐上鐵王座,當然,英雄轉眼也可能成為炮灰。這就是權力游戲的現實。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凜冬將至”——這句《權力的游戲》里的著名預言,已經成為汽車圈內出鏡率頗高的一句話。
而當權游的喪鐘響得震徹云霄時,汽車市場似乎也正面臨一個劫數的觸發(fā)點。汽車工業(yè)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現在已經不是成長的煩惱,而是時代變換之下不可避免的劫數,也可能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進入2019年以來,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多家頭部車企做出裁員和關閉工廠的決定。
福特汽車曾在去年10月份宣布,公司將在2019年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guī)模裁員,規(guī)模達70000萬人左右,其中也包括中國員工;通用汽車今年3月傳出有五家北美工廠將停止生產,并將裁員1.4萬人,占約15%。
通用汽車這么做,是為了避免重蹈10年前破產的覆轍;戴姆勒奔馳曝出將在5月22日康林松接任CEO后實行裁員計劃,預計裁員10000人,可為公司節(jié)省67.5億美金;大眾汽車集團前不久也宣布,旗下核心企業(yè)大眾品牌公司2023年以前將削減5000至7000個工作崗位,以期實現平均每年增收59億歐元;本田汽車證實將在2021年關閉在英國溫斯頓的工廠,并裁撤3500個工作崗位……
裁員、關廠,消減開支,是車企們度過艱難時光的第一步。當這些依然無法解決危機時,接下來便是出售資產,斷臂求生。此類套路,無論在歐洲、北美,還是日本汽車市場,都曾經上演過,對于這些沉浮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車企來說,早已輕車熟路。
如果進入維基百科英文版,輸入詞條“List of defunct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of the United States(已倒閉的美國汽車制造商列表)”,出來的結果令人唏噓,竟然超過1500個。
經過百年洗禮,歐美等成熟汽車市場早已經歷過了從盛世到崩盤的發(fā)展進程,時代脫胎換骨的陣痛,競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哪有什么皆大歡喜。殘酷的是,廣廈高樓非一日而起,但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間。
從這一點看,一直在全球扮演著避風港角色的中國汽車市場,在這場劫數中的觸發(fā)點似乎正在被啟動。
經過長達28年的野蠻增長,中國車市從2018年5月份開始,同比增速連續(xù)陷入負增長,至今已經超過10個月高速下滑。
可怕的是,壞消息并沒有打算消停。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中國市場乘用車銷量157.49萬輛,同比跌幅已經擴大到17.7%,月銷量不足千輛的車企比比皆是,甚至像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吉利等這些頭部車企,降幅都已經超過了兩位數。
“斷崖式”的銷量下滑,讓國內某主流車企的銷售老總無奈地表示:“7月份之前不再聚焦銷量!”
而銷量暴跌的同時,一些光怪陸離的事也開始在汽車行業(yè)接連上演。
比如前不久,溫州某觀致經銷商因為“虛報”了8輛新車銷量,而被寶能觀致報案,經銷商老總以“詐騙罪”被派出所拘留。“虛報實銷”確實違規(guī),但一直以來,這已經是許多主機廠和經銷商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
像寶能這樣以仇人相向的態(tài)度與經銷商撕破臉的做法,看起來是在向不合理的潛規(guī)則“開炮”,實則暴露出,主機廠與經銷商之間長達30年的唇齒相依和榮辱共存關系,其實脆弱得不堪一擊。
海馬汽車最近一次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是因為一口氣甩賣401套房,作為一家車企,海馬突然多了一個“房叔”的標簽。海馬汽車發(fā)出的公告聲稱,賣樓是為優(yōu)化和盤活存量資產。這家偏居海南?诘能嚻,這兩年墜落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尤其是2019年1-4月,海馬汽車的銷量僅為7700輛,同比下滑72.2%。走投無路之際,靠賣樓自救或許可以緩解一時危機,卻無法改變出局的結局。
這兩天,一條“吉利要求員工自愿下調工資,主動買車”的新聞被傳得沸沸揚揚,之后,吉利汽車在第一時間做出了辟謠。這件事由于發(fā)生在本土領軍企業(yè)吉利身上,加上吉利汽車2019年銷量增長遇阻,一時間熱度倍增。
借用知名汽車媒體人余建約老師的話說:“當企業(yè)經營狀態(tài)不如預期時,開源節(jié)流幾乎是必然的舉措,降薪有什么說不得的呢?還沒裁員呢?也還沒有關工廠呢!
且不論吉利降薪傳聞真實與否,但當前國內許多車企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盛極而衰是永恒的自然規(guī)律。中國汽車市場從2000年的208萬輛,一路飆升到2018年的2,898萬輛。而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孕育出了大量的新汽車企業(yè)和新品牌,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汽車品牌數量大約有100個,數量之多全球首屈一指。
但歐洲與北美汽車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歷史,中國市場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次。長時間的高速增長,正在挑釁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一系列光怪陸離的事,則恰恰是這場劫數的觸發(fā)點。
在行業(yè)大洗牌的風暴中,大多數車企終將淪為時代的炮灰。終章可能令許多人難以接受,但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END-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