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小米SU7到底有多智能?從小米汽車App上可以找到答案

2024-03-26 11:19
雷科技
關注

汽車App對小米來說同樣重要。

再有3天小米將在北京發(fā)布SU7,小通已經收到邀請,將在現場和大家一同見證小米SU7的登臺亮相。另一方面今天小米汽車門店正式開店,我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近距離“圍觀”了小米SU7,也和店員、到店顧客交流了一番,期待、信心、興奮可以說是他們共同的關鍵詞。

微信圖片_20240325185436.jpg

小米汽車的上市正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進行中,今天上午我們發(fā)現,小米汽車App已經上架應用商店,可以下載體驗了。對新能源品牌來說,汽車品牌App已經成為用戶聚集交流、和品牌方近距離互動的主要陣地,也是手機和汽車兩個終端之間連接的橋梁。

image.png

而戲劇性的一幕是,目前似乎小米汽車App只在App Store上架,反倒是翹首以盼的米粉們,甚至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小米手機上下載該App。

 

小米商店.jpg

我覺得米粉們完全不用著急,一來該App遲早會全平臺上架,二來真正體驗手車互聯的利器還是小米手機本身,小米汽車App充其量只是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小米汽車的其中一個入口。此外,龐大的“人車家”生態(tài)到底會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用車習慣,或許從中可見一斑。

沒有短板,也沒有驚喜

如果你擁有一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那么一定會對小米汽車App的UI布局、交互方式感到非常熟悉。

大體來說小米汽車App通過底欄分成了四個功能區(qū),分別是“購車” “社區(qū)” “商城”和“我的”。每個分區(qū)的功能性均一目了然,不同的是其他的主流品牌手機App會傾向于提供五個分區(qū),比如小鵬、極氪、蔚來的手機App,不過這樣的差異并不會影響到直接體驗。

界面對比.jpg

(從左至右分別為:小米汽車、蔚來汽車、極氪汽車、小鵬汽車)

實際上,現階段也很難評判小米汽車App到底做得怎么樣——除了“我的”,“購車” “商城”這些重要分區(qū)還沒有任何功能可以體驗,分區(qū)主頁均被滿屏的發(fā)布會預熱海報占據,相信具體功能要等到發(fā)布會結束后才會悉數揭曉。

至于“社區(qū)”分區(qū)中,陸續(xù)有注冊了App的用戶開始分享他們自己的見聞,尤其以今天開放的小米汽車線下展廳探館內容為主。除此之外內容輸出的主力是小米官方賬號,發(fā)布了數十個圖文或視頻內容,都是以車型介紹、雷軍的講話為主。

社區(qū).jpg

從App Store上的應用介紹頁面中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米汽車App,這些截圖爆料小米汽車App至少支持遠程車控功能,包括遠程鎖車、車輛定位、空調設置等等,甚至還有“冰箱”的控制能力——這讓小通非常好奇,車載冰箱還能如何遠程控制?

 

詳情頁.jpg

更多的功能還要在新車發(fā)布甚至是購車綁定后才能知曉,但我認為iOS端小米汽車App的體驗只能代表小米汽車“手車互聯”的最低水準,只有一些基礎功能,和其他車企的App大差不差。

個人認為,想要完整體驗小米“人車家”生態(tài)最關鍵的地方還是要有一臺升級到澎湃OS的小米手機,正如華為手機之于鴻蒙座艙、魅族手機之于Flyme Auto、NIO Phone之于蔚來Banyan,App只能接觸到整個智能生態(tài)的皮毛,而終端才能直達靈魂。

要更好體驗,還得小米手機

在2月份的新品發(fā)布會上,盧偉冰給我們淺淺地展示了“人車家”生態(tài)的一些亮點。盧偉冰介紹,基于“人車家”生態(tài)我們可以通過與手機上的小愛同學對話來調整車上配置,比如打開座椅通風、加熱、按摩等功能,來到座艙中手機會自動無感連接車機系統(tǒng),然后手機屏幕會在車機中常駐。

微信截圖_20240325184758.png

小米澎湃OS“人車家”生態(tài)的互通能力還可以體現在車機和其他設備的互動上,比如說通過車機系統(tǒng)遠程控制住所內的小米生態(tài)鏈產品,或者設置一些場景模式(回到家附近一公里提前開燈、打開空調等等)。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小米的“人車家”生態(tài)中“終端”的角色非常重要,而澎湃OS作為連通不同終端的生態(tài)橋梁,其重要性不是手機App可以取代。

和小米的生態(tài)構成類似,蔚來也意識到了“終端”的價值,由此特意推出了蔚來手機NIO Phone。在去年的NIO IN,也就是科技日上李斌曾回應質疑,表示NIO Phone可以結合終端能力做到很多手機App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說內置UWB能力從而在不同的座位上能夠精準控制車內的溫度、揚聲器設置,信息的流轉、應用的接力體驗也更加無縫。

這就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對小米手機用戶來說或許根本沒必要下載“小米汽車App”,因為升級到澎湃OS之后手機與車輛的溝通能力已經被整合其中,而且互聯的體驗理論上要比“其他品牌+小米汽車App”的組合強得多。

具體的例子我們可以直接參考蔚來和NIO Phone,但畢竟小米還多出了一個IoT的龐大生態(tài),可以控制的硬件更多、需要應對的場景更加復雜,在體驗上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明顯。

微信截圖_20240325184945.png

試想一下,光憑手機App獲得的權限數量、權限等級極有可能無法滿足復雜和大量的設備互動指令,只有系統(tǒng)級的底層應用才能充分調動算力和傳感器資源,來統(tǒng)籌全局控制所有的終端。

此外,智能手機的升級換代始終要比車機系統(tǒng)更快,這也意味著在“人車家”生態(tài)之下,手機能力的升級也可以帶來車機體驗的升級。假如說未來小愛同學全面接入GPT大模型,由此獲得了更強大的語義理解和執(zhí)行能力,那么我們通過小愛同學來控制車載功能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但這不是說手機端App就不重要,相反地它反而是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接觸、認識小米汽車的入口,想要在體驗上做出差異化,也很考驗小米汽車團隊的軟件開發(fā)水平和用戶需求理解。

墨守成規(guī)不適合小米

3月25日中午小米官方更新了第三集的“雷軍答網友問”節(jié)目,其中雷軍用一句話總結了小米SU7:“小米SU7的目標就是,50萬以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的轎車”。

最好看、最好開這兩點目前看可能會有一些爭議,但“最智能”的頭銜的確有機會讓小米SU7來實現,倒不如說這才是小米SU7在與其他競品比較時,最核心的賣點。雖說評判智能化的最好辦法肯定是親自體驗一段時間,但我認為能夠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改變”,也有助于加深外界對小米品牌深耕智能化的印象。

只可惜,在暫時無法體驗澎湃OS下“人車家”生態(tài)的當前,光憑小米汽車App我無法感受到小米汽車智能化的一面,說到底小米汽車App又與其他自主品牌的App有什么區(qū)別?

倒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我覺得小米其實很有機會實現突破,徹底立住“最智能”這個標簽,結合自己在互聯網、智能手機和IoT領域的豐富經驗,打出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實際上,如果小米汽車未來想要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就有必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需求——所謂的大多數人,其實是指非小米手機的用戶。

DSC02313.jpg

個人認為,小米有必要提升手機App的相關能力,可能是改變傳統(tǒng)的交互邏輯,可能是新增更多的車控功能,也可能是積極地探索與第三方手機語音助手聯動的能力,總而言之應該盡可能地提供更豐富的智能化體驗,通過小米汽車App這個橋梁,讓非小米手機的用戶也能感受到小米SU7是一款真正智能的座駕。

在去年12月的發(fā)布會上雷軍曾表示,小米SU7可能是最適合iPhone用戶、蘋果生態(tài)用戶使用的純電動車,我覺得這還不夠。正如我說的,小米汽車App能夠提供的是小米手車互聯體驗的“最低水準”,但如果“最低水準”的體驗能夠超越其他新勢力、自主品牌,讓小米SU7成為“適合所有手機用戶”的電動轎車,會讓成功的幾率極大提升。

正如極越將自己的電動車定義為“汽車機器人”一樣,小米又何必用傳統(tǒng)思維去禁錮自己呢?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小米SU7到底有多智能?從小米汽車App上可以找到答案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