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10,理想要的是什么?
03
現實基石
用“最短鍵程”驅動“從1到10”、構建以遠大目標為牽引的軟硬一體的硬核系統(tǒng),這樣的系統(tǒng)工程不能是建立在幻想上的空中樓閣,必須要有現實的基石作為支撐。
支撐起理想二期戰(zhàn)略目標的基石是其“從0到1”的收官,這些已經全面地體現在了其最新財報中。在此之外,行業(yè)“勢能”也不能被忽視。
1)比較優(yōu)勢
以后視鏡來看,理想以“增程式技術”切入智能汽車產業(yè),可以稱得上“先見之明”,這為其帶來了迄今難以估量、只有到下個周期才能理性評估的“比較優(yōu)勢”:
財務角度。增程式智能汽車驅動理想成為中國新能源SUV的第一名,并打下堅實的財務基礎,2020年Q4凈利潤轉正,更重要的是其自由現金流為16億元人民幣(2.5億美元),較上一季度7.5億元人民幣增長113.2%。即使在不考慮增速的情況下,理想的年化自由現金流達到60多億元,這在前期處于“價值毀滅”的新源能汽車行業(yè)實屬少見。
用戶角度。規(guī)避了電動車早期的坑(續(xù)航短、充電時間長等),建立了口碑與品牌力。理想從0到1階段和核心戰(zhàn)略思維就是用戶思維:以增程式的驅動方式滿足電驅駕駛體驗并解決里程焦慮是一點。再看智能座艙的配置,車內四聯屏的設計“還有誰”?
年前理想通過OTA推出K歌功能,其商城售賣的麥克風被搶購一空。更有意思的是,根據我們的鄉(xiāng)野調查發(fā)現,甚至有的奶爸購車之后,車機的名字已經改成了“xx的移動城堡”。
我們應看到本質,做增程式并不一定會賣得好,理想和理想ONE第一階段贏在:以創(chuàng)造移動的家、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為使命,在這一使命指引下打造50萬以內最具競爭力的中大型SUV,更契合用戶需求。
圖8:理想商城麥克風賣斷貨,來源:理想APP
產業(yè)角度。迄今高續(xù)航電池技術仍難以突破,2020年電池的進步——比亞迪刀片電池、寧德時代CTP技術、特斯拉4680無極耳電池——是物理異構層面的突破,能量密度只有160wh/kg,再翻升1.5倍至400wh/kg,續(xù)航才能與燃油車持平。
而無論是固態(tài)甚至半固體電池、負極材料帶來的高續(xù)航性能以及充電設備,都處于尷尬的突破窗口期,未來3-5年內,理想增程式優(yōu)勢仍將持續(xù)。
技術角度。理想先期技術路徑抉擇建立現金流優(yōu)勢同時,還證明了講求噱頭的技術都不是最好的技術,只有匹配當時當下用戶的技術才是合理的技術,并使得越來越多后來者仿效。
增程式驅動之外,支持400kW超快充的第二代純電平臺將是理想純電動車的又一底牌:增程式對抗的是電池技術不成熟、充電網絡不完備時態(tài)的里程焦慮;800V高壓快充作為最務實且成本最可控的準成熟技術之一,將為理想未來的純電動車用戶群體建立駕乘信心。
具體來說,提前布局研發(fā)的高壓平臺、高充放電率電池和超快充技術,最核心的是——4C充電倍率,碳化硅電驅動系統(tǒng),500A和400kW的高功率充電網絡,適配400kW快充的熱管理系統(tǒng)。這是電池能量密度無法突破背景下的突圍招式,實實在在的解決行業(yè)痛點,讓消費者整個充電體驗、速度、效率能夠大幅提升,擺脫里程焦慮。
這些比較優(yōu)勢,為理想汽車切入純電市場以及為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前沿技術的研發(fā)提供了時間窗口與成本優(yōu)勢。
2)查缺補短
我們還是要回到自動駕駛這個話題上。一直以來,市場對于理想的主要擔憂在于自動駕駛技術維度上,似乎進度落后其他主要競爭對手。而因循新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理想的自動駕駛前景已然明朗起來。
路線圖。第一步,理想在EREV(增程式)的無人區(qū)驗證市場;第二步,通過15-50萬價位的多車型EREV和BEV沖擊2025年20%(160萬)的市場份額。第三步,領先市場的交付產生大量現金流和數據,澆灌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研發(fā),目標L4。
可行性。以上路線圖的關鍵是能否明顯領先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可行性在于:
EREV細分領域無同級別競爭對手,賽力斯SF5,嵐圖FREE,還有剛下線的寶能汽車xEV平臺的增程式智能汽車等等,產品力方面和理想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認為理想在增程式智能汽車的優(yōu)勢,將繼續(xù)保持,其第二代增程電動X平臺的多款新車型是拉動點。
15萬-50萬車型規(guī)劃中,我們可以區(qū)分來看:
理想進入50萬左右的高端車型還不太明朗,因為參考的數據和信息不足,當前時點我們不做判斷。在30萬左右中端車型,理想的競爭力比較強,交付量數據說明一切,首年就突破月銷5000輛這個車企生死線。
在15萬左右的中低端車型可能將是理想實現二期戰(zhàn)略目標的殺手锏。比較特斯拉和小米這樣的潛在對手,理想可能更快推出產車型并量產——當前特斯拉廉價版處于組建本地化團隊的過程中,小米真正量產可能是3年的事情(組建團隊、市場調研、正式研發(fā)、實驗、生產、交付等環(huán)節(jié)至少3年)。
當然,未來將最令消費者興奮的,是Q4電話會里李想和分析師交流時給出的產品力指引:“在做BEV的時候,形態(tài)不會采用傳統(tǒng)汽車的形態(tài)。鯨魚的理念是讓用戶獲得更大的空間,鯊魚是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性能!
可能沒有多少人觀察到這一點,什么叫不會采用傳統(tǒng)汽車的形態(tài),什么是讓用戶獲得更大的空間?這使第一時間想到美劇《Upload》男主的自動駕駛汽車,滿滿的可支配空間。過去幾十年,好萊塢以造夢方式引領全球科技進步誠不我欺。
雖然不可能一步做到美劇里那樣,但更酷炫的汽車形態(tài)仍然足夠吸引人。它可能帶來的新的消費熱情,比如通用汽車的“藝術與色彩部”,專門負責汽車外形設計,并憑此大獲成功。這迫使福特停止外觀“土鱉”的T型車,生產全新的A型車。
圖10:福特和通用汽車的工業(yè)設計,來源:網絡
當然,車型是否超預期還得等待驗證,但有別人沒有的酷炫思維是成功的第一步。
3)產業(yè)勢能
資本市場對處于從1到10——技術成熟度曲線“穩(wěn)步攀升的光明期”——的造車新勢力的期許,無外乎信用(確定性)和自信(想象力)。
圖11:技術成熟度曲線,來源:網絡
李想看問題比較通透,具備直擊本質的能力(可以搜他去年與方三文的直播看看),知道如何為企業(yè)增信:
首先,永遠做別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
他的第一個造車項目是“低速電動車SEV”,沒曾想由于政策原因,項目在2018年終止,這意味著很大的落后,但最終通過增程式翻盤,交付一年后自由現金流大幅增加。除此之外,他的BEV車型要改變傳統(tǒng)車形態(tài)、他的“車和家”的理念(最開始就把車當成另外一個家設計)都可能如增程式那般直擊本質,屬于“當時看起來大膽,事后看合理”的布局。
其次,經營企業(yè)不僅要有極致的長版,還不能有拖后腿的短板。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年交付量從3萬多到百萬級,管理能跟得上嗎?多少公司因為管理跟不上業(yè)績的增長和行業(yè)的變遷而湮滅?
你知道,購買一輛傳統(tǒng)燃油車,三年后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而一輛智能電動車,幾乎每個月都在成長,這意味著管理方式將會徹底不同,人才的需求也會徹底不同。何有效運用人類智能的運行模式,構建產品和組織的管理運營體系,是每一個智能電動車企業(yè)的必修課。
關于李想對于打造智能組織的思考和實踐,可參見這篇文章:《李想:必將擁抱的智能組織與它的運營范式探索》。
以上是對李想的信用,以及增信的思考。
信用之外,從1到10的過程中,企業(yè)家的自信亦是資本市場的主要考量。
制定比較激進的2025年戰(zhàn)略是李想最大的自信,但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理想手中有糧才心中不慌:現金儲備接近300億,單個季度能產生16億自由現金流,基本能夠自己造血以支撐高強度研發(fā)與資本開支。
換句話說,只有底氣十足、目標清晰,才能有這種企業(yè)家級別的自信,一如任正非的“三分天下”,還如馬斯克的“殖民火星”。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當目標與路徑非常清晰的時候,世界都是模糊的,所有人都會為你讓路。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