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當前位置:

OFweek 智能汽車網

>

產業(yè)新聞

6月22日發(fā)!特斯拉Robotaxi來了,硬剛中國「蘿馬文」?

這才是馬斯克的超級大招? 馬斯克畫下的大餅,終于有了雛形。 逐漸將事業(yè)重心放在科技和汽車的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稱將在 6 月 22 日開啟特斯拉 Robotaxi 的試運營,但規(guī)模小到僅涉及

2025-06-20 11:11 評論

最像特斯拉的中國Robotaxi,不造車的Momenta

出品 | 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 作者 | 肖恩 編輯 | 方芳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特斯拉Robotaxi業(yè)務的商業(yè)化運營終見曙光。 美國當地時間6月11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正式宣布,暫定將于6月22日向公眾提供Robotaxi服務

工藝與制造 | 2025-06-19 14:09 評論

獨家 | 江鈴福特并入長安福特,從此只有“一個福特”

“長安福特向上,江鈴福特向寬”。 近日,BC獲得了一個消息。“江鈴福特將會被并入長安福特體系之下,進行資源整合。”這個消息,從福特在華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其實也算不上意外,甚至在意料之中

2025-06-18 10:26 評論

對話楊彥鼎:智能化下半場,汽車是基礎,核心是商業(yè)模式

作者 | 葛幫寧 楊 璐編輯 | 李國政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東風汽車最近一次令業(yè)界矚目,是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幾經醞釀,技術品牌——天元智能全球首發(fā)。

工藝與制造 | 2025-06-17 14:03 評論

失效的“腎上腺素”:為什么價格戰(zhàn)救不了中國車企?

價格戰(zhàn)是車企的“腎上腺素”,但無法替代“長期造血能力”。中國車企頻繁陷入“內卷”,在某種程度上或給予全球品牌反攻機會,它們正在等待中國市場的“內卷紅利期”結束

2025-06-16 08:55 評論

自動駕駛科普十問:什么是自動駕駛?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引言 如果不是蘿卜快跑在武漢火出圈,或許我們依然認為自動駕駛仍停留在概念階段。 盡管科技的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但科技成果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往往是滯后的,因此對于網友來說,自動駕駛還帶著一點朦朧。 國內

2025-06-13 10:20 評論

當車輪駛入智能時代,材料如何推動汽車智能化駕駛邁向新階段?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曉蕓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當智能駕駛從概念邁向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行業(yè)競爭的焦點正從技術創(chuàng)新轉向安全保障。 不可否認,算法是智能駕駛的“大腦”,決定著車輛對復雜路況的感知與決策能力

工藝與制造 | 2025-06-12 16:47 評論

2025年5月合資車企銷量盤點:大眾豐田雙雄領跑

近日,各大合資車企陸續(xù)公布了5月銷量成績。經過五一黃金周發(fā)酵,大部分合資車企的銷量都迎來了環(huán)比上漲。 這其中,“南北大眾”、“南北豐田”穩(wěn)居前列,單月銷量都保持在6W輛以上

2025-06-12 10:30 評論

一文聊聊賽力斯智能駕駛發(fā)展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經歷深度洗牌與智能化重構的背景下,賽力斯作為行業(yè)中由傳統(tǒng)汽配體系轉型而來的代表企業(yè),其技術路徑、產業(yè)協(xié)同與市場策略日益受到資本市場與產業(yè)界的高度關注。近年來,賽力斯通過與華為等信息技術企業(yè)的深度融合,在產品定義、技術架構和渠道構建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新的發(fā)展范式

2025-06-12 09:48 評論

智能座艙:一塊屏幕的進化史

汽車版圖里有個情況非常復雜的地方,叫做“智能座艙”。 之所以復雜,是因為數字化與汽車原本是兩個基本平行的行業(yè)。座艙的數字化,可以說是這兩個巨型產業(yè)第一次發(fā)生頻繁交匯。 早在1986年,別克就嘗試在汽車里搭配觸碰屏,但當時的技術無法支持這塊屏幕發(fā)揮什么真正的價值

2025-06-12 09:11 評論

自動駕駛中純視覺替代不了激光雷達?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純視覺和激光雷達(LiDAR)兩種主流環(huán)境感知成為了大家的熱議話題。基于攝像頭的“純視覺”方案在成本、分辨率和語義理解方面取得顯著優(yōu)勢,不少人設想“移除LiDAR,只用攝像頭+AI”也能實現可靠感知

2025-06-11 09:21 評論

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前為什么要先測試?

自動駕駛技術之所以被大家關注,不僅在于它看似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載的“智能”與“安全”理念。與人類駕駛員開車相比,自動駕駛系統(tǒng)需要通過大量的傳感器、復雜的算法和強大的計算平臺來取代人類駕駛員的感知、判斷和操作

2025-06-09 10:38 評論

哪些技術確保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安全行駛?

今年武漢的端午和兒童節(jié)是在大雨中度過的,但是不妨礙家長們帶著各家的寶貝到大商場出游。晚上回家打車,夜晚大雨之中基本上每三輛網約車或者出租車后就有一輛蘿卜快跑出現?梢娖淦占俺潭。也可見雨夜行車沒有停止其運營

2025-06-09 10:28 評論

HUD要干掉儀表盤?小米全景PHUD和小鵬追光AR-HUD,能行嗎?

開車時總得低頭看儀表盤?這事兒好像正在成為歷史。最近幾年,一種叫HUD(抬頭顯示)的技術火得不行。它原本是百萬豪車的專屬,現在卻跑進了越來越多的普通新能源車里,甚至有些車廠干脆把傳統(tǒng)的儀表盤給“砍掉”了,只留一個HUD顯示信息

2025-06-08 11:38 評論

比亞迪想當兩輪電動車“賣鏟人”

比亞迪手握刀片電池核心技術,突襲市場龐大的電動兩輪、三輪車市場,盡管技術優(yōu)勢顯著,但面對復雜的競爭格局,“賣鏟人”或許也有壓力。 原創(chuàng)科技新知 新能源車組

2025-06-08 10:50 評論

4D毫米波雷達能取代激光雷達?

自動駕駛作為當下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對環(huán)境感知精度與魯棒性的要求異常嚴苛。長期以來,毫米波雷達憑借其對惡劣天氣的天然適應性與對金屬目標的高靈敏度,成為自動駕駛感知系統(tǒng)中的重要傳感器。但傳統(tǒng)的三維(3

2025-06-06 14:17 評論

激光雷達,從卡脖子困境到技術普惠

自動駕駛的賽道上,激光雷達(LiDAR)曾是當仁不讓的“天皇巨星”。它像一雙“鷹眼”,用激光脈沖勾勒出3D世界,指引無人車在復雜的街道游刃有余。前文介紹過的內容中,從DARPA挑戰(zhàn)賽無人車,到硅谷自動駕駛的先行者們——Waymo,Crusie,ARGO,激光雷達一直是L3+自動駕駛的標配

2025-06-06 14:15 評論

中國無人駕駛,決戰(zhàn)中東

文:小戎,編輯:趙元,出品:增長工場 中國無人駕駛公司,正在加速挺進中東。 5月27日,小馬智行與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宣布達成戰(zhàn)略合作,宣布2025年于迪拜啟動測試運營、2026年推進全無人商業(yè)化落地

2025-06-06 14:11 評論

前英特爾高管創(chuàng)業(yè)9年,把這家自動駕駛公司帶到上市邊緣

作者 | 章漣漪 編輯 | 邱鍇俊 長期增收不盈利,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尋求上市“續(xù)命”。 5月28日,馭勢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

2025-06-06 14:07 評論

中國智能化汽車的三次出海

當人們談論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時,往往會聚焦于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化技術。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似乎已經為中國汽車貼上了電動先鋒的標簽。 然而,一個深刻卻鮮為人知的轉變正在

2025-06-06 14:04 評論
上一頁  1 ...  8 9 10 11  12 13 14 ... 648   下一頁

資訊訂閱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